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消息传出后,大庆的近千名待业青年、应届毕业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在大庆油田大厦前聚集,抗议改变“子女包分配”制度。在他们看来,“到油田公司工作就像回家那样理所当然”。(《新京报》5月20日) “接班”、“包分配”……这样的字眼,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子承父业”式的招工制度,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产物,在那个年代相当普遍。 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此后的20余间,中央不断下发文件,强调国企招录员工必须“公开招聘”。时至今日,虽然媒体偶有曝出某些国企搞“萝卜招聘”,为内部员工子女“量身定制”,但这些小动作毕竟是偷偷摸摸、上不得台面之事。像大庆油田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堂而皇之大搞“子女包分配”,实属罕见,无怪乎新闻中称大庆油田是“计划经济招工体制最后的孤岛”。 出于各方面考虑,今年大庆油田对招工制度进行了改革。在笔者看来,新政策相当温和,并未对既往的“子女包分配”构成伤筋动骨的冲击。毕业于“一本”和石油专业“二本”的油田子女可以直接“接班”,其他老职工子女通过油田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后,仍然可以上岗。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招工方式,依旧赋予了油田子女相当大的特权。而这样一点小小的变动,就让油田子女和他们的家长不习惯、想不通了——从前仅凭“我是石油工人的儿子”就可以顺利进入油田工作,现在则要通过相关考试。这在很多大庆石油工人看来,是天大的委屈。 抗议现场,有石油工人高喊:“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某种意义上说,大庆油田的确是大庆石油工人“打”下来的,但大庆石油人需要明白,大庆油田并非大庆石油工人所有,它是全民所有的国家资产,这座“江山”没有理由只让职工子女继承,而将其他身份的人拒之门外。 在大庆,许多石油工人存在这样的“要求回报”心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工人“忍饥挨饿沙当面,天寒地冻雪作床”,在蛮荒之地上开垦出了大庆油田,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了自己这一辈,也是把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油田,如今让子女接班,是天经地义。必须承认,大庆油田的建设确实倾注了石油工人的心血,大庆精神也鼓舞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但要说到“回报”,大庆石油工人获得的回报并不少。在普遍低工资的计划经济年代,大庆油田赢得的荣誉几乎无与伦比;而在今天,大庆油田作为一家国企,其员工的福利待遇之高在整个东三省的企业中也是首屈一指。退一万步说,老子的贡献不等于儿子的贡献,老子的光荣也不等于儿子的光荣,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福泽子孙万代”的。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重要企业,大庆油田的招工用工制度还停留在30年之前的“世袭制”时代,这是最令人不可思议之处。近亲繁殖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都是走向衰败的危险先兆,不能不说,沿袭了数十年的“子女包分配”制度,已经严重消磨了大庆石油人曾经拥有的开创精神和坚强意志。新闻中说,一些抗议“不包分配”的石油工人并非不知大庆油田的效益近年来在不断下滑,“但他们不在乎”,这些父母认为,“哪怕是倒闭前一天进去了,油田就能管你下半辈子饭吃。” “油二代”如此,“油三代”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大庆市私营企业普遍不愿意招收油田子女,因为他们“不能吃苦,好逸恶劳”。由于“子女包分配”制度的存在,很少有油田子女外出打拼,基本上都是大学一毕业就回家,直接进油田上班,获取一份相当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在不少同龄人看来,这很令人羡慕,相当于从一出生起就坐捧铁饭碗。殊不知,这些油田子女,一生的命运就这样被注定了,委实可悲可叹。 因为一次远远称不上脱胎换骨的招工制度改革,招致内部员工如此大面积的反对,大庆油田这一事件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国企改革的举步维艰。但改革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没有谁可以阻挡,与其被车轮压在下面,不如主动让闪开,最聪明的办法是爬上车去,与改革同行。“子承父业”这种落后的招工用工制度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理念,早就该摒弃,而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们,也该从“子女包分配”的历史迷梦中醒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