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3月31日,针对原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学历、教授职称涉嫌“注水”一事,教育部新闻办向人民网记者回复称,由于沈正在接受中纪委调查,在此期间对与其有关的一切事项“暂时不回答”。(4月1日人民网) 现在沈培平正在接受中纪委调查,对于他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还难以给出全部的最终结论。对他的学历和职称问题,教育部新闻办“暂时不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 只是,教育部对沈培平学历和职称问题的“暂时不回答”,会不会变成永远不回答?也就是说根本就不想积极回答,即使等到沈培平受到法律惩处后,最多也只是被动地回答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有这样的可能性。 其实,即便现在沈培平正在接受中纪委调查,公众对他的学历提出质疑,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教育部也是完全可以积极回应的。因为其一,沈培平就读北师大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属于教育部管理权限之内,其学历问题本身并不需纪委调查。其二,沈培平的学历、教授职称是否“注水”,是不难查清楚的事情,教育部也有能力迅速查清。所以,没必要对记者踢皮球。 更重要的是,民众关注沈培平的学历和职称,并非只是针对一位副省长,而是对越来越严重的“注水”学历,尤其是官员群体不正常学历的投诉。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不仅应该查明事实,为记者和公众释疑,更要借这样一个契机,检讨高教办学管理的问题,表明对“注水”学历的态度,让民众看到决心和希望。一句颇为傲慢的“暂时不回答”,无疑会让殷切的民众失望。或者,过一阵给予回答,是否会举一反三,正视沈培平所代表的普遍性问题呢? 事实上,说得严重点,这些年民众对高校办学不满,“注水”学历盛行,与教育部门的管理不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就拿这次记者征询的一系列问题来说,教育部新闻办工作人员表示,“总的来说都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可是,高校自主办学,就可以滥发文凭,随意给官员颁博士帽、授教授职称吗?如果那样的话,是对自主办学的扭曲,对大学精神的亵渎。 当然,正是由于高校办学和管理的高度行政化,文凭的认定资格被教育部牢牢控制着,才让一些高校滥发的文凭在社会上能被承认,也就是说官员获得的并非假文凭,而是“真的假文凭”。这不仅扰乱了高校办学秩序,影响正常办学竞争,更会毒害社会风气。如果一定要加强高校自主办学,必须要对高教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如果教育部真想改革,现在或者不久的一个合适时机,就必须对官员的“注水”学历现象,作出一个给力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