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被“判死刑”老人“复活”拷问医德良知何在?

时间:2014-01-14 19:10来源: 作者:蜀山狂鹰 点击:
  “医乃仁术,善德为本”,医生牵系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希望,这一职业在人们的心中无比圣洁,其道德水准令社会非常敏感。然而近年来,一次次“死后复活”的闹剧,一件件“医院摆设灵堂”的医患纠纷,无不激发着人们的愤怒,医生屡屡的失德失职行为一再突
  父亲当天喝了农药,下午在泾县人民医院抢救,前后不到40分钟,医生说“没得救了”,建议她们准备后事。然而出院3小时后,父亲却在家里“复活”,而且脱离了生命危险。(1月8日来源:人民网)
  看完这则新闻,笔者既感欣慰,更觉愤慨。欣慰的是老人死而复生,愤慨的是患者未死,医务人员便放弃治疗并让患者家属准备后事,并以“重症监护室一天好几千块”为由拒绝患者家属继续救治的要求,进而上演“死而复活”的闹剧。笔者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放弃患者。然而作为一所县级人民医院,在此次病例中如此草率的放弃治疗,其行为真是令人难以理解,更让笔者对该医院的医质、医术、医德产生怀疑。
  “医乃仁术,善德为本”,医生牵系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希望,这一职业在人们的心中无比圣洁,其道德水准令社会非常敏感。然而近年来,一次次“死后复活”的闹剧,一件件“医院摆设灵堂”的医患纠纷,无不激发着人们的愤怒,医生屡屡的失德失职行为一再突破人们的行为底线,民众质疑和指责的不仅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更是身为“白衣天使”的医生的道德良知。
  “悬壶济天下,医者父母心”。笔者认为,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和高尚的情操,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前来寻求帮助的患者,才能做到病有所医,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加强医德和作风建设。首先要有敬畏之心,懂得敬畏生命,才有不忍之心、怜悯之心、恻隐之心,才能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才能一门心思救死扶伤。其次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强制度约束,对类似该事件中失德的医务工作人员加大处罚力度,以制度促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才能确保医德医风不再沦陷,人民群众得以病有所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日本小时光: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

作者:靡涯

这是一场叙旧之旅,我试着用曾经一起走过的影像来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我们有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