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师德怎能写进“生死状”?

时间:2013-09-18 06:52 来源: 作者:于涛 点击: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9月16日《南方日报》)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9月16日《南方日报》)


  据说清代武侠大师霍元甲家中挂满了生死状,展示他一生与多少武林高手过招。生死状中有一句话经过电影电视的传播,大家耳熟能详:“生死自负与他人无关”。为什么写这个呢?道理显而易见,拳脚无眼刀剑无情,“你死了不跟我的事”,家属不能到衙门去告官,县老爷也不能来拘捕。


  中国推翻帝制已经百余年了,生死状也早已消散于历史的风雨中。现在人比武,不会抱着将对方置之死地的想法,也不会签“生死自负”的契据,因为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契约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国人重信重诺相信白纸黑字的作用。不过有时候,这白纸黑字却成了逃避责任的借口。


  学校跟学生签协议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协议里不违法违规仿佛里边写什么内容都可以。错就错在这个仿佛上,涵盖面太广,将为师之道也一概包揽了进去。“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事了,我们第一反应会找学校要说法,毕竟我们信任这个学校,才将孩子送到这里。”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家长的心声,也正是学校所害怕的:怕学生出意外,怕家长来闹,怕赔钱,怕担责任,怕影响学校声誉,就是不怕师德丧失。


  学校与学生本来应该是一个机体,双方应该互相信任互相扶持。当年日寇铁骑践踏平津,多数学生跟随学校辗转流徙,饥寒露宿兵燹连天,可谓是九死一生。当年,那些学校为什么就没想到让学生签“生死状”呢?难倒他们不怕学生出意外吗?怕,他们也怕,他们更怕奴化教育,怕国家重器的流失,怕中国人从此为奴,所以他们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学生运转,发给学生路费,由教授们一同启程。就是这些教育界的良心,造就了西南联大不朽的传奇,造就了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在当年学生们饥肠辘辘菜色满面,还能潜心于学习?因为他们的老师跟他们一样毫无二至,学校时时刻刻地为他们着想。反观我们现在?大学像衙门(张鸣语),办事官僚化,“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如此狗血的条款,一些“血汗工厂”也没有吧!


  师德缺失的背后,是师生互信的缺失,是教育的悲哀。《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行,再次有立言。德为首,因德能指导人心向善,这样行言方有准绳。德而不彰,行言虽立,多半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奉劝那些教育者,少一些冷冰冰的条款,多一些人文关怀,师德缺失的话,师将不为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格拉长大:西部高原上的人物风情

    作者:阿来

    羊圈里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死气沉沉的村落。人们迅速聚集到羊圈,那个女人还在羊皮下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