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如乞丐?似乎这个问句有点让人难以解释,在这个问号背后究竟折射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在这个问号之后又掺杂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个问号产生的同时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觉醒警惕?不妨就此探讨一些文字吧!
最难就业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最难就业年,似乎只是在数字上加以定义。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有699万名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在数字上来说,是十年前的四倍。而再从数字上来看,北京、上海等地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三成,从这数据来看,今天的就业形势确实很难。
那么在数据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我们有必要肯定的是,不单纯是一些大学生上学玩的缘故,那些顶着“211”名校和“京户”的招牌,依然是无奈读研,读完以后接着工作难。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即便是天子脚下,贵族后裔;即便是权贵市场也是有限的蛋糕。所以我们的教育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十年寒窗换不来相应的回报,即便是权贵们的子女,自以为京城人士就高人一等的人照样跟着难受,那么更不必说普通公民花十来万供一个孩子了。更为可怕的是,当这种十年寒窗苦得不到相应回报后所产生的恶性社会问题循环。
有人指出,这些大学生是眼高手低,不能吃苦耐劳;还有人指出这些年轻人都想进入体制,想找个公务员当当,贪图安逸,加剧腐败。(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去当公务员,足以证明这个国家腐败到了极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明白的是,这个国家的公务员拥有养老金双轨制,拥有贪污犯罪成本低廉的优势,在收入与福利甚至住房等等方面都可以满足,以逸待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是,大学生这个天之骄子的群体早已被公务员所取代,那么你骂他们几句他们就可以放弃往公务员的队伍里挤了?据说还有一群年轻人抢清洁工的职务,因为是公务员。我们的政体还不该好好反思这些由体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最为可怕的在于,我们读历史都知道秦亡国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于,当时的国土为国有制,一切都资源都在秦始皇手中,百姓们生一个男孩给一个土地,于是促成秦时的人拼命的生孩子,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当时人口约达到2700多万,当土地以这种方式支出超越秦当时的土地时,就造成了男人过剩,这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是极为可怕的,因为这些多出来的人将成为社会流氓、游民,他们也是秦朝被推翻的人力基础。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现代化工业国家,但也仅仅停留在工业上,政体其实和古代没什么区别,那么当年复一年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时,最终积攒恶性循环的大学生找不到的工作,或者拒绝工作,这个社会问题最终会引发怎样的社会问题?写到这里一切都不言而喻了。
职业乞丐是怎样炼成的?
大学生为什么不如乞丐?
有人说:乞丐的问题早已是社会问题,甚至是一种职业,有什么不能看得乞丐发财的?他们也是靠出卖尊严换来的。我十分反感这种说法,即便我们提倡一个兼爱的社会,但当乞丐成为一种群体式以善良为本钱去赚钱时,这个国家的善良还有多少被消耗殆尽?而真正沦落到乞讨的乞丐则连市场都没有。(详情可了解“现代丐帮”)如果你遇到乞丐并发善心,那么请给他买碗面,买瓶水,这才能让真正的乞丐有所依靠,而不至于被控制的市场所挤死。
那么我们谈谈为什么大学生不如乞丐,首先普通大学生不如乞丐首先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放下尊严,他们坚守他们的专业,他们坚守他们的爱好,他们也许求的不是多高的工资,但一定要是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观念。如果说出卖尊严去靠善心来赚钱可以认为无所谓,那么大学生拼命的往体制内跑也就无所谓了,你又何必说大学生贪图享乐呢?进入体制难道不是首先要抛弃的就是尊严?
有人说乞丐不交税,其实很扯的,乞丐每次被执法人员抓住,基本上都要贡献出100元左右,罚款难道不算一种税收?按照这个罚款来计算,乞丐的交税其实不算少的。所以这个行当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现象。而且更为狠的是形成丐帮,甚至倒卖孩子,打残孩子充当乞丐骗钱,这些问题在天涯某写手出版的暗访书籍中都有详细描述。
那么职业乞丐是怎样炼成的呢?首先是高级职称--吹拉弹唱型;其次副高--能吹能拉不会唱;接下来是中级职称--拿话筒把家史讲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再接着是初级--放着哀乐满车厢窜的。最后是实习乞丐--只伸手要钱的。而就全国各地的乞丐市场来看,这个职业确实多的很。未来谁看重这市场整一个乞丐学院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高级职称在哪个行当都是必要获取的。
那么大学生为何比乞丐还悲催呢?首先从传统观念来说,大学生信奉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其次从十多年的付出来说,让他们放下尊严和身段也是不容易的。最后是乞丐虽然也分许多等级,但不需要门槛和工作经验,甚至连工作能力都可以忽略等等,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大学生首先就已经输了。更何况职业乞丐还有资本--欺骗善良,所以谁说乞丐没资本那是扯淡呢。而大学的资本?毕业证?一个工作经验就基本上关闭了就业大门。
而且就我们的体制来说,我们培养这么多大学生,大多都是温室中的花,再加上严进宽出的教育现状(权贵子女除外),大学生们首先在家庭经济上就已经先输了一招,然后再去拼学历却又没有实际能力。渐渐就形成了一方面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招不到人的社会窘状。所以说大学生不如乞丐确实如此。
工作难,为何难于上青天?
那么我们来解释下工作为何难的问题,首先一个社会在大部分资源在少数人手中时,教育开始市场化,以严进宽出的教育理念,以泯灭孩子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为目的的教育目的,最终以孩子们的天性与创造力完全被抹杀。最后我们所得到的社会现状必然是“高学历人群”的膨胀,请注意是“高学历人群”并非学历与能力对等的群体。所以一面是社会在体制的拘束下难以转变观念,继续要求高学历、工作年龄以及高能力,一面是大学生舍不得放弃他的专业,他的学识,因为他只有这些资历,一旦放弃了则证明要从头再来。这也验证了80后的名言“出了校门首先要忘记所学的,才能适应社会”.而到了90后,似乎就不再是这样的,于是就出现了更牛的社会现状,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
于是有人批判大学生眼高手低:“从来没有体力劳动者的收入低于脑力劳动者的说法。”首先这样说的人是在低估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就中国的现状对大学生的批判。有必要澄清的是这些大学生首先是付出了十多万的代价才去进行脑力劳动的,哪怕他们被这个国家的教育教育的失去了创新能力,但他们期望还是不会接受低于体力劳动者的工薪,这就是就业难问题上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而我们口中经常辱骂的美帝国在这方面做的就很不错,世界经济论坛的预计显示:美国81%的工程专业可以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10%.即便美国佬如此强势在教育方面,但他们的失业率仍然在50%以上,当然你不能以此来骂美国人其实也不行,因为你的社会福利远不能和他们相比。我们只是骂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该反思下我们的社会到底为我们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吗?
结语:最后用《为什么贫穷?这个纪录片的一句话做个总结吧:“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执迷不悟将会换来更多的无业大学生,最终拖垮的只能是这个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