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打小报告举报他人是“扭曲的教育理念”
时间:2012-10-24 14:00来源: 作者:赵查理 点击:
次
虽然心理情报员只对心理学老师负责,发现同学心理问题后也不会点出具体的名字,但青春期早恋、故意逃学、嫉妒心、起外号等行为,什么情况下是个人隐私,什么情况下需要外介入引导,是有明确界限的。更何况,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现在却部
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每个班级都“潜伏”着两名“余则成”。这些小“余则成”为学校工作,他们从各自班级收集信息,在学习之余要观察同学情绪和心理变化,发现早恋、逃学、自卑、娇气、起外号等现象,定期向老师提供情报,以便老师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辅导等。
深圳前海学校的“余则成”们其实是小小心理情报员,直接对“上级”心理学老师负责,如今他们已经“潜伏”三年了。学校之所以在各个班级安插“余则成”,是认为学生之间更方便沟通交流。在发现学生有学习压力、人际交流、情绪调节等方面有问题后,就会由这些心理情报员去谈心开导,甚至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探讨。
学校在心理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试图移植非正常时期的情报系统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帮助。但在正常的学校生活中,利用班级“余则成”获取学生“情报”的缺点会被无限放大。鉴于情报员会将观察到的一言一行告诉老师,同学之间还敢进行坦率的交流沟通吗?由于不知道谁是“余则成”,学生还会互相猜测互相提防。学校这样做是否已经伤害学生的自尊并侵犯隐私?
虽然心理情报员只对心理学老师负责,发现同学心理问题后也不会点出具体的名字,但青春期早恋、故意逃学、嫉妒心、起外号等行为,什么情况下是个人隐私,什么情况下需要外介入引导,是有明确界限的。更何况,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现在却部分转移到小小心理情报员身上,做不该自己做的事情,对这些班级“余则成”是否公平值得商榷。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安插“余则成”,这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就自己的心理问题与老师和学校沟通。心理情报员是学校打着“为你好”旗号铺设的单向沟通渠道,他们会按照学校提前制定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言行,并找出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和群体心理。换言之,学校利用心理情报员“监控”学生的一言一行,解决心理问题在其次,方便实行集体化管理才是真实目的。
为学生好,所以可以利用一部分学生监控另一部分学生,学校里面运行的这种并不正确的逻辑,已经侵犯学生隐私等个体权利。长此以往,每个学生都不得不按照学校的心理标准束缚自己,毕业时都长成同一张脸。本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制度,但不适合现代的土壤,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异化。由于时空不同,橘生淮北位枳。
学生需要自然健康个性地成长,学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需遵从这个基本要求。解决学生早恋、逃学等问题,采取情报员制度并非最优选择,完全可以用更适合现代校园的措施,比如依照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课堂、民主校园,并完善学校的软硬件设置,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引进专业心理咨询等沟通渠道。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宽容的氛围里,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主动去与教师或者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而不是被同学“举报”。
班级“余则成”是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结出的一棵歪瓜,必须得到纠正。否则,同学之间将充满怀疑的眼神和心理,连最基本的同窗情都会灰飞烟灭,更何谈化解心理问题呢。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