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柯现象”能够敲响中国孩子奴化教育的丧钟吗?
时间:2012-03-26 23:41
来源:
作者:梦情
点击:次
尽管杨老师“万言信”中所表现的教育理念也仅是“一家之言”,但当“一家之言”得到热烈回应之后,我们也不难看出,他道出了众多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心声。说到底,“杨林柯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令所有国人一直比较暧昧、尴尬、矛盾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一封中学语文老师写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掀起了讨论和反思的热潮。诚如《华商报》所说,尽管杨老师“万言信”中所表现的教育理念也仅是“一家之言”,但当“一家之言”得到热烈回应之后,我们也不难看出,他道出了众多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心声。说到底,“杨林柯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令所有国人一直比较暧昧、尴尬、矛盾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今天不得不再次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不然,我十分怀疑应试教育体制下经过“奴化”教育的孩子,还能撑起祖国美好的明天吗?
什么样的教育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好答。因为在世界上,中国是个最特殊的国度,不论任何事都得讲究“现实国情”。据说,被世界众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一直津津乐道、推崇备至的“基尼系数”与社会稳定的“铁律”,竟然在中国不“灵”!超过“0.5”将会导致社会动乱或民众暴动的“咒语”,在我们这里竟然不适用,不起一点作用!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中国几十年来“应该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也是唯一值得庆祝欢呼的事情吧!也只有“应试教育”体制下经过“奴化”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老老实实地当一名“愚公”或“良民”——这就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特色“公民”。
其实,当前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乃至教育部门,都对中国的教育状况是心知肚明!都知道“应该教育”已经不适合国情,都清楚中国缺乏的是真正创新式的大师、精英类人物;但是,谁都不愿意先“放下”;这就像网络红人“虎妈”所言的那样:“给孩子明媚的20年,可能断送孩子未来的80年。”虽没有她说得那么严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你想啊,你推崇“素质教育”,让你的孩子“全面发展”或“特长培养”了,可别人的孩子不那么做,别人的孩子照样拼命学习、只认分数,那到高考时你的孩子就没有别人的孩子有希望迈入大学校门了。这或许就是众多家长矛盾心理的关键所在,是社会的现实逼近他们不得不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屈从这种“怪圈”。
有位名人说过: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成为“工具”或“奴隶”。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给教育这样下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卡耐基也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其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尽管有许多名人名家给“教育”下定义,尽管我们也高喊“素质教育”且喊了那么多年,就是没改变一丝的教育现状,当前学校为的仍是使孩子成为标准、合格的“产品”,成为听话、愚忠的“奴隶”。为什么我一直对“奴化”教育深恶痛绝,乃是因为有个“故事”曾深深震撼我的心。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某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了,教育究竞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多么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故事啊!从中让我们清醒地明白:作为教师,仅仅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把生活的常识、人生的真谛、高尚的品德、道德的操守等这些课外知识教给学生,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如果不把学生教育成人性的“天使”,那么纵使灌输再多的知识走上社会后他们也可能成为人性的“臭虫”,乃至“恶魔”。目前我国应该教育的大旗仍然屹立不倒,教师仍然担负着使其学生拿高分、提高升学率的重任,教育仍然是为了生产合格的“产品”,使学生变成一颗颗严丝合缝、循规蹈矩的“标准锣丝钉”。虽然我们明明知道这种教育是种悲哀,却不清楚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理想教育。
清朝爱国诗人龚自珍曾曰:“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牵涉到了现实里的方方面面,所以单纯的教育改革或改良一直很难推进与施行。这也让我们找到了“素质教育”在中国空喊口号多年为什么未实现的原因了。社会的人才机制、价值取向,用人单位的人才意识和不拘一格用人才观念,以及每个人每个家庭对人才的重新认识等,都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真正的一发而牵动全身啊!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