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不能翻烧饼”“领导干部不可急功近利”“基层干部要发挥好螺丝钉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如何有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现实中,面对个人考核、升迁、利益等变量,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无愧于心的决策,的确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人民网10月8日) 所谓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笔者认为,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政绩观,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若干年之后,当地社会的发展现状自会体现出之前施政者的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