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科书式耍赖”,法律应予以严惩 近日,一则“教科书式耍赖”的视频在网上持续发酵。视频中,当事人赵勇讲述了父亲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后所经历的生活巨变,并公布了两年多里与肇事司机就赔偿事宜交涉未果的录音与画面。肇事司机“我就是人品有问题,你在这说还有啥用”“就是躲着你,你爱把我怎么着怎么着”的耍赖撒泼,引发网友的一致谴责。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6700多万,微博转发30多万次。(人民网,11月28日) 遭遇交通肇事两年后,一直没拿到赔偿,受害者的儿子无奈之下,以“教科书式耍赖”为题,在网上曝光了女司机黄淑芬的行为。两天后,河北唐山中院决定对黄淑芬拘留15日。媒体获得的拘留决定书显示,唐山中院称,他们在执行赵香斌申请黄淑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查明,被执行人黄淑芬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依据民诉法规定,决定对黄淑芬拘留15日。 耍赖不可怕,可怕的是还理直气壮。一边是被一场交通肇事拖垮的家庭和亟待救治的受害者,一边却是交通肇事者对责任的不管不问,甚至大言不惭地叫出“我就是人品有问题,你在这说有啥用”等跋扈之语。于这样的案例面前,复杂、多元的舆论场,也罕见地“统一”起来,形成对“人品有问题者”的一边倒批评。这是世道人心的基本面,也是一个有着正常是非观的社会的正常反应。 一直以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机制。正因如此,如今的失信成本不可谓不高。然而,即使“最狠制裁”,面对“教科书式耍赖”却依然“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信用惩戒是道德谴责的延伸,当失信人选择闭门不出或者罔顾公序良俗的时候,就难以触及失信人的痛点。因此,要根治“教科书式耍赖”,需要针对性的“教科书式惩戒”。失信惩戒在力度上留下的空白,将由法律强制力来填补。 法律是公民维权最后的手段与依靠。虽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对“教科书式耍赖”,法律若无可奈何,只能说社会的正义、公平维护机制仍显得过于薄弱,给予了耍横者不该有的社会空间。黄某的表现或不具广泛的代表性,可越是在这样的非典型遭遇中,越能让人清晰地看到,类似的人品坍塌和司法执行不力发生在任何一个受害人身上,都意味着个人的灾难和正义的失效,法律不应该拿这种超出社会应有宽容限度的行为没办法。正义还在路上。”赵勇还在耐心等待。我们期待法律的惩戒早日来临,能够给这一家人生活希望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在遭遇耍赖的时候面色从容,拿起名为法律的强力武器。(滔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