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扶贫路,悠悠为民心。 余生也晚,长于江南水乡,现为基层政法新员,曾事乡镇,对“三农”略有了解,因工作原因,常关注农业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动态。饭后读了一篇名为《扶贫工作如何避免“养懒汉”》的微信文章,百感交集,赓即想写一篇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看法的文章。皓月当空,欣然伏案,草就初稿。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效性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本人录入过扶贫系统资料,也接触过一些贫困户。适逢迎检加班,觉得在每次完成检查任务后,还应该有所思考,以图精进。 我不是专门研究政策理论的,也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只是表达几点看法,并无反对或诋毁脱贫攻坚工作的意思,只期引起思考。个人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形式扶贫问题。现在一个建卡贫困户要填大大小小40多张表,因政策和工作要求调整而修改较多,并要及时录入电脑系统。一些乡镇扶贫资料堆积如山,扶贫专职副书记和扶贫专干经常“白加黑”“5+2”苦战,遇上检查或视察,通常全机关动员整软件。一些建卡贫困户也深感“贫困户不好当”,有的贫困户连表册都懒得填了。我想如果干部群众主要时间精力都花在整理资料在,而不是在考虑引进项目、发展产业上,扶贫的效果是可怕的。二是工作“一阵风”问题。脱贫攻坚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要求高,检查多。有些地方平时工作不紧不慢,一遇检查视察就集中单位力量突击扶贫,没有实现工作常态化,这也是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以来,上级检查下级紧张、每次检查每次紧张的原因之一。三是扶贫与开发相结合问题。扶贫不应只是局限于帮助一个地方占少数的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实现基本发展,还应考虑这个地方的整体发展,帮助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这样才能实现贫困户持续脱贫、贫困片区联动脱贫和区域整体向好的效应。这里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应该注意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现在的扶贫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一村一规划、一人一方案,但有些地方存在帮扶不对头的现象,帮扶人帮助的内容不是贫困户所需要的内容。有些地方送“扶贫羊”给贫困户养,结果都困难户宰杀待客吃了,原因是难得管理又不挣钱。有的贫困户说干部让自己在农村修房子,自己想的是让子女读书和以后在城里买房。扶贫方案中“产业发展一批”涉及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一定要因地制宜,融入区域经济大环境,比如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种养业,不然就会出现“干部热、群众冷”。二个是注重扶贫的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扶贫工作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又帮助实现基本发展;既在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上着力,又要加强技术支持;既要注重物质扶贫,又要注重精神扶贫;既要帮助个体脱贫,又要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等等。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上下求索”。第四个问题是扶贫工作贯彻落实的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和低保、民政救济等惠民政策一样,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块“瘦肉”一定会被“老鼠”惦记。扶贫工作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现象也有发生,应提前部署,加强监督,以防“扶贫未成先扶贪”,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五是扶贫衍生出的一些负面影响。有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有些贫困户被好政策养的混身不舒服”(巴东县原县委书记陈行甲语)。大部分贫困户还是觉得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也有些贫困户不思感恩,认为这是干部该做的,网上报道出有的贫困户以“脱贫任务表最后需要自己签字”为由要挟干部。还有因扶贫而出现贫困户道德沦丧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如网上报道出有的农村老人与子女分户,打“擦边球”享受贫困户政策;有的人看到扶贫政策好就不再赡养老人,把养老和修房子的事推给国家;有些未评上贫困户的人或外出务工返乡的人“眼红”,心生怨气,肆意上访或诬告当地干部,等等。个人认为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大“法治扶贫”和“文化扶贫”力度,维护好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提升贫困地区群众道德觉悟和法律意识。华西村能够迅速“发迹”成为“中国第一村”,并持续领先发展这么多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注重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狠抓道德文化建设,村风民风和家风家教保持很好,村民齐心协力搞建设,这样的地方又怎么不会兴旺发达呢! 以前认为乘飞机一定比乘列车贵,下午订返乡的机票时一查发现比高铁还便宜,顿时觉得人的思维和格局对一个人的发展太重要了。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只有帮得了的穷,没有扶出来的富。要想过上理想的生活,除了需要大的环境改善以外,更多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