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生活中,就连稍微知道点历史的人都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的含义,它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谓最为深远。《大学》论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正者然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要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整顿好自己的家庭;要整顿好家庭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也就平定了。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十分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境界。然而,就在今天的好多知识分子及一些领导干部,根本不知道几千年古人就留下这句做人、做事、齐家、为官的最基本的要义和美德,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征程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有必要对此展开反思和探讨。因为,它当中包含了古人已经总结出的修身、齐家、治国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同志对家庭建设问题的生动论述,既亲切温暖又发人深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认识到自己的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带头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带动“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俗话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和万事兴。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养育出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是至关重要,对国家、民族、社会的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领导干部的家庭,更是这样。 古人所说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就是所谓的自身、家庭、治国、平定天下,彼此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如果失去某一个,国家就会像一个人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残缺不完美。 所谓修身,指的就是自身道德问题。中国是个讲美德的国家,也以美德而成名。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对以往的人生道路起着重要的根蒂作用。自懂事起,父母就会教自己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帮助他人,怎样以德去服人。虽然不太懂,但也明白所谓的以德服人,就是以自身的道德去服众人,而不是以暴力去屈服天下人。要想做到以德服人,首先就得以德服已,只有使自己服从自己的时候,才有这个权力去令人信服于你。自身修养,不但关系于自己,且关系着国家与家庭。当自己出国在外的时候,如果不讲美不讲德,在国外就会受得外国人的嘲笑与讥讽,想想清朝时期,清政府的腐败,中国人曾被外国人嘲弄为“东亚病夫”,全国人们被蒙受这种侮辱的痛苦,自清朝后期,中国人们一步一步的向前攀登和进步,一步一步的努力,终于让那些曾经侮辱过中国人的外国狗另眼相看我们中国了。所以在当前的新中国,我们新一代青年更应该要以美德为座右铭,以美德去服人。在这里,笔者不妨举个我国西汉时期一位最会修身的人,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修身的美德。他就是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属山东)人。西汉名臣。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执政后期的巫蛊之祸发生时,丙吉因为原来是廷尉右监被征召到朝廷,汉武帝命他治理巫蛊于郡邸狱。当时汉宣帝刘询出生才几个月,因为是皇曾孙,被他祖父卫太子刘据事牵连关在狱中,宅心仁厚的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无事实证明有罪,特别同情曾孙无辜。于是就冒着杀头的风险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护养刘询,并放在宽敞干燥的地方利于刘询的成长。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往来长杨、五柞宫之间时,有小人对他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派使者分别登记监狱中关押的人,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于是令郭穰连夜赶到郡邸狱,这时丙吉冒着灭族的死罪闭门拒绝使者进入,说:“皇曾孙在,别的人无辜杀死都不可,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双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进去,于是回去报告武帝,并弹劾丙吉。这时武帝也醒悟了,说:“这是天的保佑。”于是大赦天下。郡邸狱关押的人都依赖丙吉得生,而大赦之恩又遍及天下。后来刘询重病,几次几乎死去,丙吉多次嘱咐护养他的乳母好好用药治疗,并且还用自己私人财物供给他的衣食。可以说,当时刘询完全是靠心地善良的丙吉悉心照顾才活了下来,丙吉对刘询是非常有恩惠的。 后来,丙吉在担任车骑将军市令,升任大将军长史时,更是为官谨慎、清廉、公正,大将军霍光这时很看重他,便调丙吉至朝中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就在汉昭帝驾崩后,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派丙吉迎昌邑王刘贺即位。刘贺即位后,因为行为不守法度被废,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立国君的事未定。丙吉向霍光陈述说:“而遗诏所养武帝的曾孙刘病已既后来改名的刘询在掖庭外百姓家,我以前让他寄居郡邸时很年幼,现在可能已十八九岁了,并且精通经术,有才能,办事稳重又有礼节。希望将军仔细考察并用占卜参证,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令天下人清楚地知道,然后再决定大策。”霍光听后,便派宗正刘德与丙吉到掖庭迎接刘询。刘询即位后,丙吉从来没在皇帝和任何人之间提起过此事,更是绝口不谈以前自己对刘询的恩德,所以朝廷也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功劳。直到后来曾经丙吉让一位服侍过刘询的宫女见他如今当了皇帝,前来邀功,慢慢才透露出以前是在丙吉的指使下抚养过皇帝。这时刘询把丙吉叫来一问,他不得不把前前后后的经过一点点都和皇帝说了出来,刘询一听真是感动万分,没想到自己的最大恩人竟然是从来不提言谢的丙吉。以致后来刘询一步步把他提到了宰相的位置,就在位居宰相高位的他,仍然是为官清正廉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丙吉对人有恩,却从提不言谢的君子行为,永远值得后人景仰。 所谓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家庭跟一个人的修身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有的人的家会好温暖,而有的人的家却像冰窖一样,冷冰冰。为何同样的一个家庭,彼此间的距离相差这么远?这就是因为有的人在建立一个家庭后,都是和睦相处的,“所谓家和万事兴”只有和和气气的相处,才可以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每天都像公牛跟公牛一样斗牛角尖的话,呵,还会有太平的时候吗?一个家,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未成年人的心理是脆弱的,当自己在外受到委屈的时候,都希望在家里得到关怀与温暖。父母的吵架,会迫使孩子做出好多傻事,例如离家出走,就是最典型最普遍的。选择离家出走,是因为自己不想整天都面对自己的双亲你争我斗,自相残害的局面,唯有选择逃避,也许才是给父母给自己一个最好的选择。如果懂得什么叫以德服已,以德服人的含义,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破碎家庭。所以说,自身修养,还关系着一个家庭。 说到齐家,还是不妨学学西汉的名臣张安世,字子儒。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一生正好和自己的父亲性格相反,性格谨小慎微,当时以父荫任为郎。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被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后,拜右将军,后来因为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虽然张安世位高权重,但他为官廉洁,治家有方,尤其对家人的要求特别严格,从来不准家人参与政治,更不准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有越轨行为。他曾举荐一人,其人来谢,他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他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张安世做人为官更是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还有当时张安世自认为父子都被封侯,权位太盛,便向汉宣帝主动请求辞去俸禄。由于他齐家有方,为官清廉,不但深受满朝文武的喜欢,也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子孙后代也都深受他的家风影响,从而在整个汉代昌盛的时间最长。 所谓治国,就是整治国家。做为一个公民,都有爱国为国尽忠的权利和义务。要想治国,首先得要懂得治国的大意。治国,就是要把一个衰落的国家整治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以往的中国,蒙受太多的羞辱,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清朝后,中国出了一位“救世主”毛泽东,才会有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毛泽东带领着共产党,改变了整个中国,改变了中国人们的一切一切。中国从一个衰落的弱小国家,成为一个繁荣倡胜的大国真的不易。所以要想整治一个国家,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得靠全天下的人们共同去努力。因此,个人美德又与治国起着紧密的关系。 可是一个人不但会治国,更应该像张安世那样会治家,我们不妨从张安世的同事西汉的名臣霍光身上吸取一下教训,他是一个会治国而不会治家的人。从而导致他死后,他的家人却遭受灭族之灾。霍光,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是大司马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通过这些耀眼的光环可以看出他治国的本领,可是偏偏不会像他的同事张安世那样不会治家。当初,汉昭帝在位13年,由于霍光的辅佐,为汉朝的巩固,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昭帝死后,由于昭帝无嗣,由谁来继承帝位,这时霍光等公卿大臣便选择了汉武帝之孙,袭封昌邑王的刘贺,让他来继承帝位。但这个刘贺本是纨绔子弟,荒淫无度。汉昭帝死时,他竟于服丧期间四处游猎,虽有属下苦谏不止,他仍放纵自若。看到这种情况,霍光等众大臣都感到事态严重,如果不及早处置,将会使汉家天下断送到刘贺的手里。于是在刘贺即位的第27日,霍光将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宫,举行会议,当众宣布了废掉刘贺。而后,又将长期生活于民间的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之孙,十八岁的刘病已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朝政,这时霍光的子女等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更是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这些霍光不但不加以教育和约束,就连国家及军队的一些重要岗位都安插自己的孩子、侄子、女婿、侄女婿等亲信。霍光的夫人也依仗霍光的权势意欲将其小女霍平君立为皇后,以进一步控制皇帝。当时,群臣阿附霍光,也建议宣帝纳霍女为后。但汉宣帝不忘旧义,坚持立许氏为皇后,这便引起了霍氏家族的不满。霍妻竟趁许后临产之机,指使女医官将其毒死,然后由霍光施加压力,将霍女立为皇后。汉宣帝对许后之死虽然心怀疑虑,但迫于形势,对霍皇后也只好作出宠爱的样子。一年后(是霍光死后一年),汉宣帝立许后之子为太子,霍光夫人故伎重演,教霍皇后在太子饮食中下毒,未遂。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此时,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侄子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广治第室,更是奢侈无度。此时有人向汉宣帝上书,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现在其子孙用事,愈发骄恣,长此下去,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此后,汉宣帝将霍氏家族调离实权位置,如迁霍禹为大司马,无印绶,罢其右将军屯兵官署等。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借机杀平恩侯许广汉和丞相等人,再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宣帝而立霍禹。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阴谋败露,霍云、霍山自杀,霍禹等人皆腰斩、弃市,霍皇后被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这真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假如当初霍光也能像他的同事张安世那样会治家,也就不至于到后来落的个那么可悲的下场。 当前,从我国大量查处出来的一些高官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几千年封建的“官本位”、“封妻荫子”的陈腐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腐败依然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家庭中打开了缺口。“枕边风”、“膝下风”,“贪内助”、“纨绔子”,一人当官“全家腐”。有的主政一方,老婆孩子经商办企业,包揽工程、批发项目,套取巨额利益;有的搞“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家人跟着一起发大财。这种以腐败官员为轴心,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发财的家族式腐败,带坏了官场风气,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最终也毁坏了整个家庭、家族。“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遗子黄金满筐,不如一经。”注重礼义、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治家的好传统。美好的家庭固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后人誉为“三世忠贞”。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积德之家,必无灾殃。”对子女的真正关爱是树德育人,留下家人受用不尽、社会和皆才能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