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15〕15号)确定的检查标准,国务院办公厅随机抽查了各级政府网站746个,发现不合格网站112个,其中,个别政府网站超过6年未更新。 网络本是最开放、最透明、最快捷的传播渠道,任何地方、任何事情只要一上网,就会天下皆知、尽人皆知。但与恨不得天天更新的商业网站不同,某些政府网站仿佛“僵尸”般,一年一言不发,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部分栏目点击进入后要么没有内容,要么是空白页;网站“书记信箱”、“镇长信箱”及“公众意见箱”栏目,点击后均无反应,群众关心的财政数据、民生服务、热点事件等内容,却被“藏在深闺”,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空壳”。这类“僵尸”级别的政府网站信息让公众谛笑皆非,不得不让网民质疑:唤醒政府“僵尸”网站到底有多难? 作为“第一窗口”的政府网站,应是为民服务的窗口,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展示党和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干群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如果不及时维护更新,民众怎么了解政府?政府怎么向民众宣传方针政策?靠什么拉近群众距离、感知群众情绪、读懂群众心声、把握群众脉搏? 为何政府更新网站就这么难呢?有的政府人员会说,部门缺少人才和技术,也缺少网站维护的资金支持。但究其根源,还是“不作为”的思想在作怪。这次中央再次对组织开展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就是为了系统整治政府网站乱象,规范政府网站建设,还原政府网站服务社会公众的基本功能,使政府网站成为政府的“发布厅”、“工作室”、“访谈间”。 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政府公信力、为了让“最后一公里”成为“零距离”,就必须唤醒政府这些“僵尸”网站,要向“不作为”入手,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强化源头管控,将政府网站的建设纳入到年度考核范围。相信通过对“不作为”的监管,能够促使各级部门重视网站建设,完善自己的电子政务。毕竟,政府部门网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