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三名和尚打架”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笔者进行多番求证得知,视频中僧人打架之事属实,就发生在扬州宝应县的宁国寺。 4月27日,宁国寺住持清纯法师在朋友圈中发布状态:“阿弥托福!本寺院2016年4月24日上午发生的僧人打架一事(为小事而争执),迅速进行处理;现于2016年4月26日上去作出决定对参与三人‘迁单’;宁缺毋滥”。对此,清纯法师回应称:“他们(打架的三人)只是轻微皮外伤,已经予以开除的处分”。“迁单”,简单的来说,即为将僧人开除出寺院。 被问及打架原因,系寺内中层领导因寺庙管理问题而起冲突,继而演变成肢体冲突。 近几年,关于和尚的新闻不绝于耳。从假和尚行骗到真和尚犯戒,这些关于和尚的新闻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背后不是因事件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是,当事人是“和尚”这一特殊身份。 和尚虽无异于常人,但在浮躁的社会当下显然是头顶鲜亮的“光环”。这一点上无异于明星大腕。同明星的地位一样,前者是拥有海量粉丝,曝光率极高;后者是收入颇丰,属于难以企及的职业。 大众对和尚的敬畏原属对自我的检讨和修炼,属于是对精神追求的摸索和对信仰的追捧。这一点上,和尚的角色就如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尚打群架这一事件明显是诋毁了和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这无异于常人的举止,让民众觉得自己神圣的信仰遭到了亵渎和玩弄。 和尚打群架的当事人被住持予以“迁单”。不仅体现出寺院对滥竽充数者的深恶痛疾,同时也是对当事人最为严厉的惩罚。其住持的做法,得到赞同的同时,也丢掉了寺院“普渡众生”的原旨。和尚打群架本身是不对,因寺院管理上的分歧大打出手更是有损“和尚”这一特殊职业。但是,针对当事人的“简单粗暴”的处理决定也是违背了寺院本身“渡人渡己”的初衷。 和尚打群架不只是突发意外事故,细究起来,定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事发有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寺院制度的残缺和人性的迷失。不仅是“和尚”这类特殊人群,住持在管理寺院问题的同时,忽略了人性本质的教化。在宣扬佛教文化的同时,未能身先士卒起到标榜作用,这一点上是管理的失职。 再者,针对“和尚”人员的选定缺乏基本的约束。虽有文凭等硬性规定,但缺乏人性化的思考。试问,前去寺院参禅的“和尚”有几人是因自我的救赎和对佛教文化的敬重?有几人想将佛教文化予以发扬和传承?有几人是潜心修行,欲意渡人渡己?在“和尚”选定的基础上已然不严谨,后期教化起来难度必定加大。 和尚打群架的背后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和民族信仰的冲突。这一点上值得民众深思。“和尚”特殊的身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身负践行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渡化自身的同时,多试着用佛教文化渡人。唯有此,才是“和尚”最大的修行。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anxishiping】(长按复制),或者微信搜索:【严习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