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3月28日召开,李克强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本届政府自2013年3月26日召开首次廉政工作会议以来,历次会议内容均被视为国务院施政的重要风向标。 近年来,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监督,被认为是造成一些地方“一把手”贪腐案件易发高发的体制因素。十八大后,随着反腐力度的持续高压,分散地方官员权力,加强权力运行制衡,为权力进行适时的“瘦身”,成为反腐“治本”的尝试。 然而,由于权力意识、利益思想严重,不少地方还是不愿“革自己的命,拿自己开刀”,致使“权力边简边增、明简暗增和变相行驶审批”等现象时有发生。 当下,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成为其中重要的环节。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政府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数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大大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规范性、公开性等也大大提高。 公布权力清单的意义就在于消除政府权力的神秘感,让以行政审批为代表的权力事项一目了然,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督促政府部门依法行政。通过晒“权力家底”,主动接受监督,既明确“存量”,又便于控制“增量”,切实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瘦身”无疑也能让权力清单更加“阳光”。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随后,全国各地开始了对权力“瘦身”的探索,掀起了晒权力清单的热潮。笔者认为,减轻政府权力“负重”势在必行。 尽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时有公布,但总共有多少事项、取消和下放之后还剩多少、还有哪些该取消和下放的,却鲜为人知。有的地方甚至随意新设、边减边增、明减暗增,使简政放权沦为“数字游戏”。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只有揭开权力的神秘面纱,让公众了解政府部门有哪些权力、应该如何行使权力,才能有效地对权力行使过程进行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正确履职。实行权力清单制度,使政府体系上下层级、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泾渭分明,让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呈现在阳光下,有利于强化政府的内部监督。 开列权力清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一步。然而,并非有了权力清单就能管住权力,如果相关制度设计得不到落实,权力清单仍旧只是“一纸清单”。 在笔者看来,用制度的牢笼“锁”住行政审批的“身”,要真正做到简化流程、节省时间,用最简单的方式、以最少的时间使群众得到便利、政府提高效率,这才是双赢的好局面。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瘦身,在“软柿子”捏完之后,更多触及公平正义快捷的“硬骨头”,亟待行政权作出积极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