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打开某市廉政网站,发现该市市纪委发布了一份通知,要求下属的各区县在两个月内至少拍一部廉政微电影或微专题片。笔者粗略算了一下,该市有近二十个区县,按每部微影片成本6万元来计算,全市要花费一百多万元开支,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市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些年来,有的干部热衷于搞形象造“盆景”、建“微缩景观”;有的急于出成绩、追“显绩”,注重搞大项目、示范点,抓容易看得见的工程;有的饥不择食,见有项目就急着上,不问可行,不计效果;有的为使项目落地,放宽政策和条件,导致用地不集约、资金有缺口,留下“半截子”工程……凡此种种,无不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为人逅病。 廉政微片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种廉政教育宣传形式,通过真实故事和典型个案,是宣传正风肃纪、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良好方式,是值得推广和点赞的。但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影片数量,进而强制要求所管辖的各区县都拍摄这样的廉政微电影,恐怕就有失妥当,难逃口诛笔伐:任务式“廉政微片”,错误政绩观在作祟。 纪委作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力军,搞好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每年的反腐数据让国人兴奋。想必对纪委而言,一定的目标管理不可或缺,它将更有利于激发动力和活力,那么如此一来,下任务、定目标便可谓是“家常便饭”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体现在廉政微电影拍摄上,难道说非得用发文的形式搞“硬性指标”?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说,这样的任务式“廉政微片”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当政绩官蜕变成了纪委干部如何体现自己的工作政绩,那“廉政微片”就成为了另一种变味的纪委乱作为了。 再说“廉政微片”,拍摄“廉政微片”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什么?更多是利用“廉政微片”开展纪律警示教育活动,切实引导党员干部转作风、严纪律、抓落实,在廉政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上发挥出大作用。但当廉政教育成为了一种追求数量的表面功夫和花架子,严重脱离实事求是,更多是业绩,更多是吹嘘,更多是在形式主义上“劳民伤财”,这样的 硬性指标”下出来的廉政微片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全面从严治党更是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前途命运。纪检机关查办大案要案是政绩,正风肃纪则咎同样是政绩。笔者认为,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的今天,必须放下“花架子”,远离“形式主义”,倘若能做实成事之基,做强成事之功,努力用严实精神去丰富和武装自身行为,如此,才能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不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