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聚餐串门走亲戚,派个红包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如今,随着电子红包的兴起,又多了摇一摇、“抢红包”等新型社交方式。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个春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哪些红包收不得?又如何拒绝红包诱惑?参与正常的礼尚往来、区分人际交往与年节腐败的界限,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 小孩子春节收到红包可以让他们乐呵乐呵一阵,可难以想象的是不少腐败干部也悄然学起了收红包的小孩游戏。猴年春节, 多地纪委表示,将重点治理收“红包”等作风问题,“红包”成为了猴年时尚词,实属不幸。 多地纪委重点治理收送“红包”等作风问题,旨在刹住节日送礼等不正之风,倡导过风清气正的春节,百姓一片欢呼之声。廉洁春节看似走入了正确轨道,殊不知收“红包”已经悄然走向历史的前台,不过它们已经披上了“意思”的外衣,让老百姓情何所堪。 在正风肃纪的大环境下,“红包”怎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干部之间呢,百姓不同意,更是纪委的廉洁要求唱对台戏,但不少腐败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红包”披上了“意思”的外衣,它如此一般乔装打扮,迎合了部分腐败干部的真实愿望,真乃利好的伪装。 “红包”一旦披上“意思”的外衣,为某些不法干部跑官、要官,疏通关系、打通关节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一则,“红包”看似平常,却蕴藏着浓厚的腐败气息,红包不会无缘无故的给,干部的子女,收到厚薄不同的红包,确实是个小意思,但它们承载着利益的色彩,领导干部怎么会拒绝送给自己小孩的红包呢,说下去岂不是笑掉大牙。二则,送上“红包”去上级领导家,是给小孩子的春节随礼,冠冕堂皇,实在是太平常了,领导自当“笑纳 ”,更不会被“无情”的领导撵出大门之外。 红包披上了“意思”的外衣,就为受贿提供了便利,这样的“变身”无疑与纪委的决定严重相饽,更是背离了民心。在此,百姓希望有关部门严处违规送红包的政府公职人员,让春节送“红包”风永远消失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