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地方GDP“增速高于全国、总量大于全国”的统计乱象引发公众质疑。前几年,东北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近期,东北多地官员坦承,各地纷纷在给统计数字“挤水分”,并反思统计数据造假之弊。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因此,GDP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在干部中形成了追求GDP政绩的“GDP情结”、“GDP膜拜”。 唯GDP已不再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见,唯GDP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一味强调GDP的增长率,必然会导致一些地方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进而出现只追求经济增长和项目投资,不重视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的现象。更有甚者,对肆意破坏自然资源、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只求GDP能有大幅增长,只求在经济总量排位中力争上游。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数字经济不再只是干部考核的重点,对待政府和官员的政绩,必须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完善考核评估内容和规范,摒弃片面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政绩观。 GDP造假总体来说还是政绩观导向出现了偏差。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要完善考核评估内容和规范,摒弃片面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城乡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增长、促进社会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青少年的入学率等要素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激励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时刻想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的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而注水数据,造假GDP是欺国骗民的浮夸风,要严格实行统计问责制,追究涉事官员的责任,确保挤干经济统计数据中的水分,对造假行为予以严惩。要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取消利用外资指标和城区财政收入指标考核排名,遏制财政收入征管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坚决防止寅吃卯粮、空转收入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