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车改正在有序推进。尽管车改在地市一级尚未开始普遍实施,但“不够用”“倒贴钱”这样的基层声音,自去年车改破冰以来一直不断。公务交通补贴会否成为 “新福利”?如何切实防止公车、补贴“两头占”?针对这些担忧疑惑,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纵观车改补贴,其出发点是为了减少公务用车的数量,进而从根本上有效地削减公车经费支出,实乃政府廉政建设、取信于民的举措。倘若偷梁换柱,如果拿着车补坐公车,变相发放“福利”,那么就远离了实施车补的初衷,必然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导向作用,让大众对车改的初衷、车改的效果产生质疑,当然也无法令人信服,可谓南辕北辙。 因此,必须防止在新一轮改革下产生的特权行为和不公平现象。笔者认为,不能让车补成了少数人的变相福利,必须强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科学制定车补标准,同时还要加强权力约束和监督。要完善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社情的公务用车制度,规范公车使用;同时,加强权力约束和监督,严格按照车补标准发放补贴,坚决杜绝“掌勺者自己盛饭”的乱象;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同时积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让领导干部的公务行为在阳光下运行。 要用制度规范车补发放,回应大众质疑,并且也应清楚的认识到,改革之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遭受质疑在所难免,唯有坚定不移,落实到位,才能以车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同时不伤害公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车改政策进一步臻于完善,让“拿着车补坐公车”的论调成为天方夜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