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就是没本事,也没多大事……官本位温床必然滋生此类思想。今年7月,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此前,各地也对干部能上能下进行积极探索,出台新规。这些新规能否打破官位“铁交椅”,涵养政治新生态? 自2014年起全国多地开始加大力度查处为官不为行为,但在落实时普遍遇到对“不为”行为难以认定的问题。能上不能下、有进没有出、庸劣者“稳坐钓鱼台”,造成了干部队伍“稳定”有余、活力不足、责任流失,堵塞了年富力强、廉洁有为的干部的上升渠道。从治理“懒政庸官”角度看,“干部能上能下”是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的“带电”高压线。 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下。要让干部下得合理、下得合法、下得服气、下得真正能够起到对干部队伍的激励作用,这就要靠相关制度的科学设计。这贯穿的是“三严三实”的要求,体现的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促使干部奋发有为、务实进取,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随着制度在现实中的执行和不断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必将会以它应有的面目为人们特别是为干部所认可、所接受。 此外,在对“不为”干部处分时,应当强化对“有为”干部的奖励。应探索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放大正能量、曝光假恶丑,实现干部从“不敢违”到“不想违”的警醒和自觉。并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下法”,疏通“下”的渠道,安排好“下者”的出路问题。通过系统性的办法措施,逐步让“能上能下”形成良性循环。 让干部能上能下,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不仅能增加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还形成一种防范潜在腐败行为的措施,从而开辟出一条从严治吏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