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市市长徐良平因为分管的河道有垃圾,最近被扣了140元钱,实名实姓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时被罚钱的还有18位诸暨市级领导,被扣钱数从50元到200元不等。 在越来越多人热衷参与监督的自媒体时代下,工作不力的某些官员一旦被曝光,自然只有“过街老鼠的命”。至于“老鼠过街”时的心境如何,无需赘言。但放眼此次曝光的“河道有垃圾”事件,笔者还是纳闷了:同样是工作没做好,同样被媒体公然曝光,甚至还有“被扣140元”这样的货真价实处罚,徐市长的心境又是咋样的?会害怕吗? 如果此为选择题,备选答案不外乎两个。一种是“害怕”。事实证明,官员身边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很可能会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血的教训”。比如原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不就是因为一个笑脸引发一长串“故事”吗?因此,官员被曝光,尤其是发生在工作没做好时,谁说就不会引发一场“地震”?害怕曝光,自然成了不少官员日常行为的心理标配。但透视“河道有垃圾”事件,问题也就来了。最先曝光者乃本地媒体,从曝光形式来看,更像是有关部门有意而为之。如果市长“害怕”,作为官方喉舌的本地媒体又如何敢自曝家丑?有关部门不怕得罪顶头上司吗?显然,如果答案是“害怕”,不太符合某些官场逻辑。 另一种是“不害怕”,或称之为无所谓。从被扣金额来看,的确有“不害怕”的理由,毕竟140元的小数目,离伤筋动骨还差得远。但是,如果某些官员对扣钱加曝光行为感觉不到丝毫担心,又是怎样的局面?要知道,曝光的监督方式之所以屡试不爽,不外乎还是因为其巨大影响力、震慑力,要么让某些人原形毕露,得到应有责罚,要么让某些人悬崖勒马。而一旦某些官员对曝光不再感到恐惧害怕、一切照旧的话,恐怕并不代表官员自身心理素质的“过硬”,相反有悖于当初建立曝光机制的初衷,甚至代表着监督体系的倒退。因此,“不害怕”也非“标准答案 ”。 为此,市长究竟害不害怕,笔者一时回答不上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18位市级领导被扣钱曝光的大戏背后,一定有位功力十足的“导演”,以致于“过街老鼠”的心境都让人捉摸不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