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检察机关今年查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中央专项补贴”职务犯罪,截至7月初已立案侦查31件31人,涉及专项补贴资金超过7000万元。 生猪专项补贴,对一些养猪户在圈舍建设方面进行专项投资补贴。实施的目的在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然而,这些本该实实在在惠及百姓的资金却养肥了不少“硕鼠”,其中存在的猫腻相当令人吃惊。 一场打击生猪补贴职务犯罪的反腐风暴,令梅州8个县的畜牧局在任或原任局长纷纷落马。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有的编造虚假申报材料,有的根本没有养猪场,有的达不到标准夸大数字,有的是新建猪场违规申报,“硕鼠”们瞒天过海、“抱团”分食惠民补贴。 生猪专项补贴何以成了“硕鼠”美餐?是因为信息公开不到位、审批“一支笔”,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玩忽职守、贪腐渎职。最终,相关规定成了摆设,惠民政策也在执行中“走了样”。 我国的专项补贴种类众多。仅以农村为例,就有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若干。一旦制度有缺陷、监管不力、把关不严,专项补贴很容易就成了“硕鼠”的盘中餐。这并非危言耸听,是有足够的事实作支撑的。 据2013年9月125日中安在线报道,今年1至7月,安徽省反渎部门共立案查处“政策性补贴”领域案件116人,占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36%,案件涉及环境保护、生猪规模化养殖、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菜篮子”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等诸多政策性补贴项目。由此可见,骗取专项补贴的现象并非自今日始,只不过现在似乎愈演愈烈罢了。 专项补贴要走到“最后一公里”,党和政府就必须积极作为。一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刮骨疗毒”的决心,依法依规追究“硕鼠”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形成严厉查处的高压态势;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各部门全方位协作沟通,对惠民政策的执行全程跟踪,形成信息公开、多方参与、法律约束的长效治理格局,让“硕鼠”无“缝”可钻、无“孔”可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