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六日发布关于新疆“首虎”栗智被开除党籍的通报。通报显示,栗智档案造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等。其中,在中纪委的通报中,“档案造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等违纪问题首次涉及。 今年初,根据全国统一安排,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档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成“公开的秘密”。 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尽管各类法规很详尽,但在“权”与“利”面前,依旧有人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 在新闻中我们看到,一些领导干部为帮助其子女、亲属进入公务员队伍,捧上铁饭碗,往往采取“曲线救国”的三级跳:先冒充已破产或倒闭国企员工,找关系安排以国企员工身份调入事业单位,再等待时机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由此可见,档案造假的危害是巨大的,造假的档案不仅妨害着社会公平,同时更加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造成巨大阻碍,造假的档案为我们引进和选任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增加难度,同时也败坏了党风政绩,必须从严打击尽快纠正。 笔者认为,要治理干部档案造假乱象,首先应建立健全档案纠错机制。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干部档案造假的纠错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如何启动调查程序、谁去调查、怎么调查,制度上都没有相应具体的安排。因此调查干部档案造假问题,没有固定程序随意性较大。同时,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还应探索和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力争改变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笔者认为,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只是审核、处理,同时还应该配合学习教育,对整个领导干部队伍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洗礼”,使得人人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我们期待营造出一个干部选拔任用更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更多真正有能力、无关系的人能够得到提拔任用,人尽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