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中介”,一种伴生于改革、寄生于体制并不断蚕食改革红利的“寄生虫”,正在被清除出体制。环保部所属环评机构2016年全部脱钩。这是今年从上至下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红顶中介”是2014年开始广泛运用的新名词,他特指一种常见的腐败现象,指政府官员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蚕食着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以服务费、会费、协作费、咨询费的名义 “分红”,要么以高房租、超额水电费等享受向主管部门 “进贡”,更有甚者,直接将资金划转至主管部门或者所属事业单位。 “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意在为民服务,简化程序,激发市场活力。国务院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啃了不少“硬骨头”,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才使得一些不必要行政权力放下了,程序减化了。然而,如今人民群众尚未享受到”简政放权”的果实,却被“红顶中介”盗取。 在国务院强力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之后,一批诸如检验、检测、认证、咨询、评估、鉴定等关乎企业根本利益的审批权虽然不再规政府管理,但却转移给了“红顶中介”组织。群众办事要乃需要交大量的合法金钱,改革的成果刚出来,就被“红顶中介”盗取,“红顶中介”已然成为了果实的盗取者。。 如今,各类“红顶中介”巧立名目收费敛财,个别“兼职”官员还变相收受贿赂,这些特殊“服务机构”俨然成为了官商勾结的“新平台”。各类巧立名目收费敛财,不但没能减少企业负担,发呢让企业面临更多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使政府为企业减负的改革行动受阻,与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必须摘掉“红顶中介”的“帽子”,不能让改革的果实被其盗取。对此,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从制度上动刀子,用制度法规建立起市场经济和官员权力之间的防火墙,把“红顶中介”也纳为改革的重点内容,方能防止果实被盗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