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一份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紧急通知”从甘肃省教育厅发出。此举是针对贵州毕节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并要求以此为契机把对“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的排查、解忧、报告、监督等制度建立健全起来”。 调查显示,10人以下学校3700余所,百人以下学校7890余所。甚至只有1人的学校就有219多所。省教育厅希望通过撤点并校等方式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这在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中引发了另一种担忧。 一方面在部分贫困农村,孩子上学本来就要走很远的路,如果再撤并,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面临失学。再者,撤并后的寄宿学校,低年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上下学途中的安全、原有校舍如何利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所以“撤点并校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且许多农民工就业不稳定,难以照顾孩子,让孩子留守农村成为许多农民工家庭无奈的选择。然而保留“空壳学校”,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来支撑,对教师是不公平的;对于学生来说,“空壳学校”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带来不利影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毕节事件”当头棒喝,此类悲剧决不能重演。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留守难”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底线是有人监护不受伤害,目标是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根本的解决之路是,在社会关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相关人员奉献的基础上,深刻汲取‘毕节事件’的教训,尽快拿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系统解决之策。”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解决“留守难”问题,给留守儿童一个平等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