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将国学纳入高考过犹不及

时间:2015-04-02 07:09来源: 作者:傩送 点击:
记者3月30日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进入课堂,开展新课程实验。教材共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课题组秘书长

记者3月30日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进入课堂,开展新课程实验。教材共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是必然趋势。(《京华时报》3月31日)

国学典籍进入高中教材,这事儿本人不反对。自五四以降,西学渐隆,而国学日渐式微,甚至一度被弃之如敝屣,以至今日不少学子只知有奥数,不知有孔孟。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被儒生们诵读了几千年,自然有可取之处,今人略知一二,于培育国人文化自信当有一定助益。

但将国学纳入高考,窃以为是矫枉过正。张健先生表示“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是必然趋势”,他还指出了国学“怎么考”的路径——在高考中应该出现楹联对仗和诗词歌赋创作类试题,以及政论或申论形式的传统文化论述题。但凡对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稍有研究,即可知道张健先生的建议,所谓“诗词+申论”,基本就是古代科考试题模式的翻版。莫非一个全民学八股的时代即将到来?

国学这个东西,经常被形容为“博大精深”,大概是精深过了头,以今人眼光视之,其实非常不适合考试。留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多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对于其中的若干章句如何解读,即便是国学大师,亦存在争议。比如《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亦可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种断句法意义大相径庭,而夫子原意早不可考。若教学、考试时只取其一为标准答案,难免误人子弟。

若将国学纳入高考,意味着高中学子们从此将为之头悬梁、锥刺股,这对课业已然十分沉重的高中生而言实在不是福音。有关方关大概是想借助高考指挥棒的威力,让国学成为高中必修课,以凸显国学之重要性,其情可鉴。我们的基础教育向来奉行的原则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对于没有纳入高考的科目几乎都被边缘化。然而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即便引入国学,其前途命运也早已注定——国学一旦成为拿分的工具,就很难指望有多少学生真正对之产生兴趣,只会肥了形形色色的国学辅导班。

近年来国学热方兴未艾,媒体时常报道有幼儿园及小学开设读经班,本人以为这样的自选动作无可厚非,只要家长不反对。国学进教材,若只是作为选修课,以供有兴趣的学生研习,亦可称之为善事。但要进入高考,则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这标志着国学自此将作为全民必修课目被强制性灌输。国学虽冠之以“国”,但充其量不过是古人编撰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几本书,其所涉猎无非是人际关系外加一点权谋之术,或许对个人修身齐家有帮助,但要说到治国平天下,早已被晚清以来的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

国学的最大缺陷在于,由于成书时代所限,它天然缺乏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科学精神、法治理念这样一些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因子,所以虽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也不宜过于拔高。从前将之一棍子打死是不对的,现如今若将之祭上高考的神坛,也是过犹不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小五义:忠贞爱国又执政为民的清官

作者:石玉昆

书中以襄阳王赵珏因抱恨前仇,招兵买马,阴谋造反,天子旨准钦差颜按院大人奉旨查办为主线,主要讲了各路英豪纷纷效忠…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