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为何不能把向哈佛耶鲁捐款看成荣耀

时间:2015-02-05 07:28来源: 作者:中青报曹林 点击:
前段时间潘石屹捐款给哈佛大学,引发了国内一些人的吐槽。争论很容易让人想起另外一场口水战:“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

前段时间潘石屹捐款给哈佛大学,引发了国内一些人的吐槽。争论很容易让人想起另外一场口水战:“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这则新闻也曾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一时间,据称为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的张磊立刻被网友展开“人肉搜索”。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对张磊为发展先进、配备完善的耶鲁大学捐款“不解”,认为张磊应先把捐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上。

这样显然无比狭隘的观点,让人感到非常脸红——在全球化进程拉近世界距离、让世界变得开放的今天,竟然有中国人这么狭窄地看问题。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言论,伤害的不仅是捐款者,而且影响了中国正在崛起的大国形象,让人感觉到某些中国人思维是多么狭隘,对于爱国的认知和观念甚至还停留在百年前拳民的时代。

且不说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首先想问的是,相比中国人对国外大学的捐款,外国人对中国大学的捐款多很多——捐款者张磊与其捐赠的耶鲁大学尚有关系,是以毕业生身份以捐款表达感恩,而许多捐赠中国大学的外国人与学校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纯粹出于资助中国教育和科研的公益目的,比如洛克菲勒资助协和医学院等等。为什么有些人看不到这些,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外国人的捐助,拿外国捐款时丝毫不觉有何不妥,一旦国人拿钱捐助外国大学,就不解和气愤,就骂人家不爱国了。

愤青常用一个词叫“吃里扒外”,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际是极端自私的“吃外扒里”:只可以拿外国人的钱,却不允许中国人的钱向外流。

为什么不能把“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款”当成中国人的荣耀呢?这是中国崛起的一种表现。过去中国穷,办不起教育,许多大学都在依靠外国人的捐款,比如清华就是当年庚子赔偿建立起来了。缺经费的中国大学不得不接受外国人的钱,中国经常以“被资助对象”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一个贫弱的大国只有被富国资助、只有输入资助。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崛起为世界大国,于是他开始履行一个大国的负责,开始向外输出资助和捐赠,以资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即输出慈善,也通过慈善和资助输出自己的价值、形象和文化。比如资助一些落后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在许多国家捐设孔子学院,甚至充当世界金融危机的救世主。

这种语境下出现的“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巨款”,可以看作是崛起的中国向世界输出捐助和善意在民间和个人层面上的表现。中国不仅以国家身份向世界输出善意,也在民间和个人身上表现出来了。这个向耶鲁捐款的中国人起码向世界展现了这样一种有利于树立中国人形象的姿态:富起来的中国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教育,有责任感,不保守不狭隘。过去中国人总是接受外国人的捐赠,如今富起来的中国人也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会资助世界名校的发展。这是一种比官方外交更能塑造中国形象的大众外交和个人外交,前段时间中国政府不是花钱在国外媒体做中国形象广告吗,这个中国毕业生的捐款,起到的宣传作用甚至比那些官方广告强多了。

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是中国人创造的,这难道不是中国人的荣耀吗?

想起中国曾花钱在国外主流媒体投放的一则广告:从其中的特写画面看,晨跑者所穿的运动鞋标有“中国制造”,但“综合了美国的运动科技”;家庭所用的冰箱印着“中国制造”,但“融合了欧洲风尚”;MP3播放器上标注“中国制造”,但“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模特所穿的服装也由“中国制造”,但“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广告最后出现的飞机,更是体现了“世界合作”这一理念。再来看“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款”这件事,这多么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的形象广告所要表现的“世界合作”主题:中国人在中国接受中学教育后留学美国,在纽约创立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向培养过他的美国大学捐赠巨款。这样一则免费的中国形象广告,为什么反倒不满和气愤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猪老板的实用消费心理学:必读好书

作者:易小林

本书总结罗列了几十项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消费者心理供读者阅读参考,内容翔实,点评很到位,另外本书选择用风趣幽默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