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高铁争夺战:拼民意还是拼人脉

时间:2015-01-29 10:14来源: 作者:傩送 点击:
高铁的开通,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更被沿线一些地区看做发展命运的转变。也正因为如此,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争路运动”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官民齐上,内外联动,花样频出。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

高铁的开通,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更被沿线一些地区看做发展命运的转变。也正因为如此,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争路运动”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官民齐上,内外联动,花样频出。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据说曾有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新华网1月27日)

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这种火药味十足的说法此前并未见诸公开报道,因而真实性存疑。有网友怀疑,这是当地官员刻意制造“民意”向国家有关部门施压,为自己谋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还可以赢得“为民请命”的好名声。

争夺高铁线路和站点到底是官意还是民意?应该说二者兼而有之。就沪昆高铁湖南段而言,“争路”高潮出现在2009年,彼时铁道部拿出了三套备选方案,两套方案途经邵阳,一套途经娄底,两地官方为此四处游说不遗余力,但更大的看点是民间角力呈白热化趋势,两地网友曾多次发起数万人签名的“护路运动”,其间有民众自发到当地政府门前“散步”,有退休职工赴京“请愿”,很难说这些都是出于官方授意。

要想富,先修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民众将高铁过境视为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争不到高铁官员就下课”的民生焦虑完全可以理解。当然,地方官员为争高铁将民意作为筹码也可能是真实情况。应该承认,当官员谋求的政绩与民意趋于一致时,所谓“政绩工程”也就有了正当性,并不能一棍子打死。问题在于,民意在高铁规划和建设中,究竟能占到多大的分量?

从新闻中看,尽管各地高铁争夺战中民意很汹涌,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最终决定高铁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的,往往是“人脉”,说穿了就是关系、后台这些东西。没争来高铁,民众骂官员“无能”,地方官员却苦于关系不够好、后台不够硬。就算好不容易把高铁争来了,高铁站点建在哪里,内部还是少不了要再争夺一番。比如中部某地级市的高铁站点,并未设在市区或市郊,而是在该市所辖的一个县,去市区还得再花一两个小时乘车跑100多公里。为何如此?只因当初车站选址时,县里的“人脉”强过市里。

高铁争夺战的核心,其实是公共资源如何公平分配。有一种观点认为,高铁建设应服从科学规划,必须基于国家整体利益上进行顶层设计,不能为民意所左右,哪能由着各地民众的心意随意更改线路?这种观点似是而非。科学规划与尊重民意并不抵触,“民主决策”本就是“科学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诚然,高铁线路怎么走、站点设在哪里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意愿,但必须有一个信息公开、征询民意、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

高铁建设应做到现实需要与长远规划相结合、自然地理与经济版图相结合、惠及民生与服务国家战略兼顾,不能由“外行”、“社会活动家”说了算,更不能“拍脑袋”决定。有专家认为,我国应建立一套“依法修路”的体制,要用制度和执行力来挤压人为因素、权力寻租的空间。此言诚是。“拼人脉”只能让高铁争夺战陷入劳民伤财的无序竞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写给男孩子看的英雄故事

作者:涂滢

本书精心选编了一些古今中华英雄人物的故事。最后还添加了一些外国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志向高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