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月26日发布《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称,深刻认识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危害性,同时,体育总局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人民网1月26日)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小组赛曾出现极其古怪的一幕:为在淘汰赛阶段避开本国选手,力争中国在此项目上包揽金银牌,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表现大失水准,企图故意输给水平不如自己的外国选手。同样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举重56公斤级别选手吴景彪经过顽强拼搏夺得一枚银牌,赛后接受采访时,痛不欲生的他突然鞠躬道歉,表示“愧对祖国,愧对人民”…… 凡此种种诡异景观,皆是“金牌至上”理念结下的恶果。至于近年来体育赛场上层出不穷的假球黑哨、禁药风波、修改年龄闹剧等,若究其根源,也都与“金牌至上”脱不开干系。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本是盼着运动健儿扬我国威,如今却频频丢人现眼,甚至丢人丢到国外,这种状况恐非举国体制的初衷吧。 能够认识到“金牌至上”的危害性,并出台相关举措,淡化竞技体育成绩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如取消全运会金牌排名等,无疑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要说取消一些评奖和排名就可以淡化乃至彻底根除某些体育官员和体育从业人员脑海中“金牌至上”的政绩观,则为时尚早。教育部早就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搞成绩排名,而实际上是禁而不止,很多学校都在偷偷摸摸地搞,为何?皆因分数仍然是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教育官员的“命根子”。 体育赛事的金牌,包括与之相关的评奖、排名等,关键不在于金牌、排名本身,真正要命的是金牌背后的利益。体育圈有一种说法是:“运动员脖子上的牌子,相当于自己的房子、教练的票子、领导的位子和地方的面子。”一块金牌承载着如此强悍的利益链条,为夺金牌而不择手段也就在所难免了。 只要依附在金牌上的利益链条依然坚固,是否对外对公布金牌排名,意义并不大,因为每个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心中都有一本“金牌账”,这本账将决定他们的行为方式。再者说,体育总局可以不公布全运会的金牌排名,却无法做到取消亚运会、奥运会的金牌排名,对“金牌榜”情有独钟的地方和官员,不愁没有亮闪闪的数据宣示其政绩。 大型体育赛事的金牌排名是一个客观存在,公布或者不公布它都在那里,与“金牌至上”并无必然联系。摒弃“金牌至上”的政绩观,关键是要斩断金牌背后不正常的利益链条,改革以金牌为导向的体育政绩评价机制和经济利益分配机制。体育总局的“整改通报”中提到,要建立涵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指标,依笔者所见,若某地小学生近视率大幅降低,比该地运动员拿到多少金牌更能彰显其体育工作成绩。说到利益分配机制,近年来少数地方政府动用公共财政资金重奖奥运冠军,为“金牌至上”推波助澜,起到了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如果地方政府有心扶持体育事业,不如多建一些公共体育场馆,哪怕是多建几个广场,好让大妈们有地方跳集体舞。 金牌可以代表竞技体育的成功,但多少金牌也不能和全民健康划等号,与国计民生关系也不大。靠金牌实现“强国梦”、提振民族信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了,一个正在全面崛起的中国,对何为体育、何为体育精神理应有更为成熟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