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要做的工作很多,要完成的任务很杂,怎样才能尽快见到成效?不少基层干部往往选择以行政权力强推的办法,至于法律,能守的守,不能守的绕着走,甚至不惜违法行政。久而久之,有的地方患上了“权力依赖症”,不管是推进经济建设,还是化解社会矛盾,都是行政主导,权力开路。(12月15日,来源于:人民网) 笔者看到这里,觉得“都按法律干不成事”有可能是句实话。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当前,不少基层干部往往选择以行政权力强推的办法,至于法律,能守的守,不能守的绕着走,甚至不惜违法行政。久而久之,有的地方患上了“权力依赖症”,不管是推进经济建设,还是化解社会矛盾,都是行政主导,权力开路。可以说,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县乡基层政府正面临严峻考验。以往,不管是推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应对群众诉求,不少政府官员都习惯靠行政干预、用权力摆平,甚至违法违规。这种现象,越到基层表现越明显。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到底是依法办事,还是靠权力开路? 当下,部分基层干部声称,“都按法律来干不成事”,之所以有如此奇葩理由的出现,或许这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压力,包括发展的压力、维稳的压力等,最终责任都压在基层政府身上;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也容易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可以说,当前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环境污染、移民安置等问题众多、群众反应强烈的领域,依然可见政府违法行政的身影。这不符合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要求,将越来越受到规范,政府也不得不转变推进工作的方式。显然,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向前迈进的必然,但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有干部甚至认为,在法律范围内做事,十分困难。在基层干事,“没有几分匪气,难以承担重任”!其实,基层干部的这种错误思维形成已有些时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相关干部自身的党性修养及思想素质没有得到及时的提高,随着从政时间的推移,思想作风出现下滑,意识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官本位思想加重。同时,由于制度传导力方面的受阴,许多国家政策制度在下传的过程中,力度不断减弱,让基层干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是相关监督方面的乏力,对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行为查处、打击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力震慑,而让相关干部无所畏惧。 特别是在当前依法治国、依法治村的当前,有的基层干部甚至把治理的目的理解为运用制度来管理群众,而不知中央的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让广大干部更加合法的运用权力,确保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而不做出有伤群众的行为。于是乎,正如报道所言,当记者采访一些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时候,不少负责人都表示要“按领导的意思来”。当记者问“为什么不按法律的程序和规定来”时,一位负责人竟然说:“领导的意思,就是法律的意思。”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歪理说学吗? 显而易见,基层行政违法的根源,还在于其权力过大、权力过宽。因此只有全面建立“权力清单”,才能真正建成法治政府。同时完善群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让群众广泛地参与到行政过程当中,通过对行政决策施加影响、对行政过程进行监督、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终极监督。如此一来,管束政府将不再是口号,不再是形同虚设。(文/三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