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前媒体报道“河南漯河法官感慨: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一事,漯河市中级人民院刚刚给记者发来的通报称,此言为法官“酒后发表不实言论”。(来源于:12月7日,新华网)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更有“酒后吐真言”之说,这位法官爆料工作不好做,有些领导“乱打招呼”,结果却被免职,是否成为了保全某位领导的“炮灰”,值得揣测。但是这事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人们常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有事情必须打招呼,否则会吃亏的。打招呼”不仅会让下级官员处在尴尬中,处理事情左右为难,工作中失去威信,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笔者觉得,酒后如此“招呼声”给政府公信力当头一棒。 显然,法官办案受到了领导“打招呼”的影响,法官就像被权势操纵的玩偶,对领导打招呼,法官们不敢不听招呼,因为法官们也要考虑自身利益。怕就怕在按领导旨意办会违背事实和法律,愧对当事人,自己良心上过不去;不照办吧,是和领导对抗,得罪了领导,自身难保。这样一来无疑法律就只剩下一副空壳,领导“打招呼”严重干预司法公平正义,不仅会对个案造成不公平审判,也损害了整个司法的公信力。法治社会,打官司不应该找领导,领导也不应该去“打招呼”。 “打招呼”的背后,隐藏着有事相求者与被相求官员之间的一条利益链,在这条利益链中,又隐藏着权力滥用和违规操作的行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制度上铲除跑官要官的土壤和人情运作的空间,领导干部要坚守政治立场,不做违背原则、践踏法纪的行为。 坚决刹住“打招呼”的现象,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肩负着谋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任,更应该在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工作原则,恪守基本道德方面成为群众典范,树立自身威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正确的人情观,不能为亲情所累、为私情所累、为人情所累。要不然,政府的公信力将碎得满地都是。(文/木子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