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为春晚减压”,表示春晚无非就是一顿大众文化的年夜饭,迎新、乐呵、热热闹闹,营造一种荧屏气氛,让海内外观众高高兴兴、团团圆圆过大年,才是其本意,没有必要将上不上春晚、春晚演了什么,视为人生大事,无需将春晚与文化兴衰进退联系得那么紧密。总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给春晚压力。 这十来年,春晚这个话题确实成为了年末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网民们,围绕春晚话题更是有热情,但热情来热情去也无非就是评论里所说的那几项,谁来导啊,谁来演啊,都演出了什么内容等等。只是这些讨论现在成了“压力”,突然就感觉莫名其妙了。 春节晚会难办,似乎成为一种习惯性搪塞。客观地讲,几十年的春晚,出了一批精品,回头看,有些好东西,仍回味无穷,曾几何时,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怀一腔热血,亦适逢艺术创造旺盛期和才华迸发期,造就了特定期的春晚盛景。现在,时过境迁,春晚亦成了一种定式,也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本来,中国多的是人才,一个春节晚会有何难?拒绝更多人介入,江郎才尽的结果,只能是被少数人演变得不咸不淡。 于是从2005年开始,央视自己就进行了革新,实行“开门办春晚”,但喊了这么多年,尽管门户已在开放,但是开放得还很不够,还有很大拓展空间。比如春晚主题,如果说春晚必须要有主题,那么它应是给所有富裕、不富裕和贫穷的人们,都带来新年的欢乐。 围绕这个主题,每一个节目都该放下“高大上”架子,不宜处处突出宣传说教,应从细小层面切入,在对生活艺术化提炼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富有生活逻辑的娱乐效果,轻松愉悦享受闲暇时光。简单点来说你得接地气,当一个国家很多人将一套房子作为半生或一辈子梦想追求时,你说大家都生活幸福安居乐业,是否过于拔高?当不少人仍处于贫困线上甚至极度贫困,你显然不能说所有同胞丰衣足食乃至都过上小康生活。 最后为春晚叫个屈吧,全国这么多人一起看春晚,套用一句冷笑话“春晚不是人民币”,绝对是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的,而且春晚的作品形式也基本就只是那几样,唱歌跳舞魔术小品特技,百姓看腻了自然就会讨厌。网民们已经把对春晚的吐槽当做了一种乐趣,一种茶余饭后休闲打发时间的乐子。所以人民日报还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看待春晚被吐槽这事儿吧,千万别再用“压力”来给人民“压力”了啊,再说了,没有压力的春晚,绝对不是什么好春晚。外界的声音,绝非是给春晚加压,只不过是观众希望有一种参与感。www.lizhiq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