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吸引了社会诸多眼球的脉诊挑战,近日随着当初的应战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在微博上的一声“别了,阿宝!”,放佛便突然停住了脚步,大有要偃旗息鼓的态势。 当然,在讲求法制,遵守规范的今天,脉诊挑战的设计,的确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可是,因为不完善,就草草收场,却也显得不甚严谨,令人失望! 中医,或者说祖国传统医学,随着周易而起源,绵延至今,已经数千年了。作为一个数次经历暴政和长期战争的国家,我们保持了人丁兴旺,中医一定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走向开放,西医的诊疗方法传入中国,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诊疗方法都与西医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医,就屡屡受到西医界的质疑,在民间也出现了许多废除中医的声音。有的观点认为,中医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还有些观点认为,中医即便有用,但在强大而先进的西医面前,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长矛可以作为战斗武器,但有了现代枪械,就没有必要再抱着长矛不放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如若需要更好地发展,的确需要一些能够自证的方法,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由于中医的理论很难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验证,通过实例来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是中医自证的最好方法。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类似于擂台性质的公开挑战,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为此,民国以来,为了争取必要的生存空间,屡屡出现中西医进行的事例,较为有名的就是,1929年,针对当时的民国政府打算废止中医的提案,作为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就搞了一个中西医擂台赛,找了12个外感病人,中西医各治6名,结果他代表中医治疗的患者,都比西医的治疗的患者好得快。依赖于这样的努力,中医得以避免了被废除的境遇。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于中医还是比较关心的,也为中医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张仲景、华佗、孙思邈、金元四大家、京城四大名医等代表一个时代中医成就的医学大家相比,如今的中医界似乎推不出一个可以代表当今中医成就的代表人物,也拿不出一部可以达到《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这样历史高度的中医着作。于此同时,西医却几乎渗透到了我们卫生保健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医到底还有没有自身的优势,中医在我国的卫生体系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的确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关键时刻。 而西医人士发出脉诊挑战,其实就是上述审视的一种极端表达,这其实也是中医认真反思自己,向社会全面展示自己的良好时机。即便脉诊挑战的设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有人可以代表中医界告诉大家,脉诊挑战不应该是这样的,中医在判断怀孕方面,除了号脉,还需要通过望闻问获得哪些信息,才可以确定怀孕。这也是一次中医知识的普及啊。或者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面对西医发展的咄咄之势,中医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所为之地在哪些范围,如今的中医到底还有哪些优势所在?这些都应该是中医和社会进行沟通的内容,在符合伦理的情况下,对一些中医可能能带来更好医疗效果的病例和西医来一次大对比,进而开启一个正确认识中医的普及活动。这些,才是真正对中医发展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西医发出的挑战,没有一个敢于代表中医的团队,只有几个个体高调应和两声,之后,又突然间地草草收场,如此轻率的态度,恐怕只能将中医推向一种尴尬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