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站在社会治理最前沿的社区,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地方开始了新一轮的社区减负探索,但对改革的路径和成效,人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新浪网 10月29日) 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的现象在很多地区都存在,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是对上级机关与基层单位工作关系的真实写照。在政府传统管理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各地对社区的减负改革未起到实际效果的原因了。 要深入了解社区为何负担越减越重,就要先从认识社区的做起。社区作为基层单位,本应为居民自治组织,但实际情况却是社区承担着大量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角色。上级各部门、各条线的工作,最终都是落实在基层,而在安排布置工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将工作交由了社区来完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社区的工作现状是:各级部门与社区签订各类责任状,以“属地管理”原则将责任分解到社区头上;名目繁多的创建工作、评比工作让社区无法抽身;大大小小的会议让社区人员疲于奔跑,就连拿文件、资料也是一趟接一趟;台帐建了一本又一本,牌子挂了一个又一个,但老百姓却仍感觉社区没有做什么事情。这可能就是大部分社区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也是基层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所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委会负担80%以上,来源于基层政府和上级部门下派的行政性工作。由此可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府职能没有得到转变,政府包揽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管理事务,最终都落实到最基层的社区。 一位区委书记说道:“社区减负减什么,实际上是减形式化的东西,减掉应该由职能部门承担的事情,但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职能,必须要通过社区得到落实”,这话对如何把握好社区减负工作很有实际意义。 就目前来看,要做好社区减负工作,还有很多路要走,各地在积极探索的同时要认真总结,思考怎么才能把行政功能和自治功能整合起来、融合好,使社区工作回归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