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扶贫日和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应媒体提及,个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之后不愿意摘帽,不愿意放弃这种既得的利益的问题时,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贫困县脱贫以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10月15日 新华网)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有不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当落后,国家为了扶持这些地区,设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标准,中央予以重点支持。然而,重点支持就意味着众多的项目和大笔的政策资金。所以,很多地方政府挖空心思,宁要厚实的“里子”而不愿意要自强不息的“面子”。只要是能“新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一举戴上了“贫困帽子”似乎也在所不惜,并且还心悦诚服地将主导“申贫”的领导捧为“功臣”,视这顶“贫困帽子”为一项特殊政绩而津津乐道。 也正因为如此,戴上“贫困帽”总是能尝到甜头。然而,即便是国家的扶贫政策本已经帮助落他们赶上了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脱贫梦想,他们却还是把发展地方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国家扶持上,进而很少有地方政府愿意摘掉这顶特殊的“帽子”,甚至一些所谓的贫困县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反而高于非贫困县。 所以说,贫困县就像弱势的孩子一样,当有一天你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就应该自力更生,用优异的成绩向抚养你的父母汇报。倘若如此永远靠别人的救济发展,从来没有想过靠自己的力量来带领人民致富,那样只会越来越落后。 最后,笔者认为,改变贫困县现状贫困地区还是要自力更生,提高自身实力,扶贫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导向的力度,不提倡争当扶贫县。同时,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还需要国家做好监管工作,必须严格把好“贫进富出”关,该摘的“帽子”必须搞掉,让惠民扶持政策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方飞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