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正在讲话,却发现有个别参会领导趴着睡觉。强卫话锋一转语气严厉,“今天这么重要的会议,刚才我注意到某县的主要领导竟然趴着睡觉,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会场气氛顿时凝重。(9月30日 人民网) 在省委书记主持的重要会议上,就算再困再累,也应该强打精神,认认真真把会开完。而一个在省委书记讲话时都敢睡觉的人,对待日常工作的态度能好到哪儿去?他没有听到领导的讲话,又谈何领会会议精神,以及后续的贯彻落实?所以,对其提出严厉批评,笔者认为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及时。但是,总觉得力度还不够,应该更严厉一些。小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老师就会让他们站起来清醒清醒,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某县的主要领导难道连小学生都不如吗?省委书记起码应该点名批评他吧? 省委书记的痛斥掷地有声、催人警醒。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领导并未直接点出睡觉者的姓名,而是以“某县的主要领导”这样的模糊语言替代。谁是“主要领导”?县委书记当然是,县长恐怕也算,如果再扩大一下范围,县委副书记或许也可算作“主要领导”。那么,范围就太大了,难以具体指向某个人。更何况,领导不仅未直接点名,甚至连是哪个县都没有点出来,到底谁睡觉就更是难以查考了。 现在,某些媒体的报道或领导的讲话中,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表扬者直呼其名,批评者常以“某”代替。甚至就连某些贪腐案件的披露新闻中,涉事的贪腐官员常常都叫“某”。把那些犯错的官员拉出来晒晒,难道就那么难吗?难道这也是出于“保护干部”的考虑?直呼其名,不会像有些人担心的那么严重。对犯错的官员,不光要痛斥,更要不留情面直指其名。这样做,才能让被批评、被曝光者怵然而惊,同时也能对其他人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笔者认为,在会上虽然没有直接点名,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逃过一劫了。某些缺乏责任心的人,自由散漫已成习惯,对领导的当面斥责都可以无动于衷。对待这种人,是有必要在公共场合、众目睽睽之下,指名道姓地对其严厉批评的,以便让其真正红红脸、出出汗。 “当众出丑”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这样的经历没有人想体验第二次,这有助于其意识到会场纪律的严肃性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能够帮助其改掉懒散的作风,同时这对于其他干部也是一种警醒,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作者:曾阿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