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出旅游探亲人群集中打道回府,开始正式上班,在经历了7天的拥挤与暴堵之后,2014年“十一黄金周”昨天结束。我想,作为历史,“十一黄金周”也应该从此画上句号,彻底休矣! 说这话也许不合适宜,令人扫兴,甚至会挨板砖。但前思后想,左思右想,总觉得“十一黄金周”弊大于利,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任何事情,一旦负作用超过了正能量,毫无疑问,就应该终止,而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就会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盘点一下,从2000年国庆节设立黄金周开始,距今已经15年了。当时除了春节长假,有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回想起来,当初设立这两个黄金周的初衷比较战略和功利,不完全是为了考量百姓的休假问题,更多的是通过设立黄金周,推动“假日经济”,启动内需、创造一些新的需求。2007年之后,这种功能更加突出,政府主要考虑通过黄金周,鼓励百姓旅游消费以拉动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进而救中国乃至世界萎靡之市。 现在看,就像减少汽车购置税拉动汽车消费一样,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而且远远超过,十一黄金周带来的更多的是旅游景点门票暴涨、饭菜价格暴增、道路暴堵、人群暴挤、各种纠纷暴棚,黄金周已经沦为“一锅粥”。“到风景名胜看人”,彻底背离了人们休闲度假的愉悦;“被风景名胜坑爹”,业已成为人们无法选择的狭路。 而且,随着民俗节假日的增加,客观上适应并满足人们探亲团聚的欲望,五一黄金周早在2008年就取消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的取消有利有弊,利在增加了民族节日,有助于人们常回家看看,维系亲情,增进友情,提升民族感情;弊在将这部分负担转嫁到了“十一黄金周”身上,一年两次可以选择的长假,变成了一次不能通融的假日,从五一分流出行的人群虽不至于增加一倍,但是三四成的增幅还是有的,这就必然加剧十一黄金周的各种“暴”行。 有人也许反诘,那为什么还要取消“十一黄金周”?窃以为,因为五一黄金周不可能恢复,而十一黄金周又是如此不可承受之重,人们对为了拼黄金周挪假也是啧有烦言,更在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已经复苏,不需要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内需拉动,那么接下来的人间休假正道,除了保留春节长假,就是落实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的好处,就是将十一黄金周扎堆儿旅游消费的人群,分流疏导到全年的任何一周,从而疏解道路拥堵、景点拥堵。至于高速免费惠民举措,可以分解到其他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或者通过别的方式比如随车派送、免税等办法解决。 实际上,取消十一黄金周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时机就是经济不需突击拉动而需持续拉动,条件就是继《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中规定了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外,今年8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更加明确地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中小学可安排放春假,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接下来,为避免口惠而实不至,就是把带薪休假作为一种权益,必须写入劳动合同,列为政府政绩清单乃至单位考核细目,成为利国利民的双赢长效行动。 当然,取消“十一黄金周”不是取消国庆节。一句话,只要政府切实落实好带薪休假这一必须兑现又可灵活安排的“既刚且柔”的制度,口水狂飞的十一黄金“粥”,可以从此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