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但以目前的国情以及消费水平,许多景区的票价让大部分游客难以承受,事实上,不少景区已经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对于“‘涨’声四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于景区,如果不是私家花园,收费本身不具正当性,何况还是高价门票。如专家所说,有些风景名胜区不是普通旅游地,而应是民众享有的公共资源,景区游览属于普惠性的国民福利。即使限于目前的地方财政现状暂时还不能向公众免费,但门票价格也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公益性。 把旅游直接的经济收入看得太重,对间接经济的带动,生态环境,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都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形已持续多年。本来,旅游业包括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6个要素,现在景区奉行高价“策略”,以此来增加利润,折射出的其实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但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景区乃至景区所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改委已经三令五申,要求抑制门票价格攀比上涨,而且多次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门票价格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同时积极推动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或低票价。然而发改委对景区价格的监管,却并无多少力道。 景区的票价,仍然由景区说了算。对于部分景区不顾禁令,门票价格相互攀比及越权定价、擅自涨价等行为,尽管国家发改委一再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然而,这于现在的不少景区,却不过是耳边风。 显然,遏制景区涨价,确保“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落到实处,终结“游不起”,还得靠“依法治涨”。国家发改委监管力度的“加大”,必须让人明白看到,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设定诸如只许降不能涨的硬杠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容许以各种理由甚至借口“逆势而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