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委组织部获悉,为全面落实从严管理要求,坚决纠正不敢担当、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现象,促进干部队伍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该市出台《关于对成都市市管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谈话的实施办法(试行)》。(9月19日《四川日报》)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畅谈反腐败时谈到,干部乱作为比不作为危害更大,在整治乱作为上要有紧迫性。笔者认为,成都市出台的《关于对成都市市管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谈话的实施办法(试行)》,就是治理干部乱作为的一剂良方,对治理干部乱作为起着预防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这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预防针,如果领导干部出现不良倾向或不良问题的苗头,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做好病前预防,就能防止干部的小毛病演化成乱作为的大问题。 该《实施办法》对干部乱作为症状进行了分类,有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也有组织纪律、廉政勤政方面的,还有选人用人、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可以说病态不仅涉及干部的头,也涉及到干部的口,还涉及到干部的手和脚。 该《实施办法》不仅面面俱到列出了干部不作为的26种病态,还对这些病态进行了归类,并根据各种病态的典型症状,分别研究出有针对性的三种预防针剂。一针是提醒谈话,一针是函询,还有一针是诫勉谈话。其不仅找到了干部乱作为的问题导向,及时开除了提早预防的良方,也会诊出了治疗的办法。 当然,任何一种预防药剂都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传播,让灭活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倘若病情复杂,已浸入肌体较深,那预防的作用就会大幅下降。因此,在发现干部乱作为现象后,应立即对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病情选择针剂趁早打好预防针,对经提醒谈话、函询或诫勉后,仍然没有治疗效果的,就应有相关部门依纪依法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笔者认为,该《实施办法》不仅有助于改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也对干部起着保护作用,让少数有不作为、乱作为苗头的干部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提醒,防止其越滑越深而不能自拔。其实该《实施办法》也是省委提出的“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的进一步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