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不正之风,首先制度上必须要“硬气”。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潘允康表示很多商家抓住消费者“过节就要送礼”的心理,不断翻新花样,“从表面看送礼之风刹住了,但又刮起了隐形送礼之风”。 ( 人民日报 ) 其实,从社会学上看,商家深谙中国送礼门道,巧妙打造“隐形礼品”,顺应消费者以适应环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送礼是为了迎合社会风气。从文化上看,中国仍然是一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节假日讲究人际交往,因此喜欢送礼,看见别人送而自己不送,就担心机会会比别人少,而官员们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自然也难免流于习俗。 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小吃小喝不算过,小拿小要没什么”, 甚至还有人标榜自己“大吃不大喝,收礼不受贿”等等。他们对自己的“合理行为”不以为然。熟不知当礼金的金额和送礼的方式超出了交往的常态时,送礼含有谋求权力资源的进贡,收礼变味出租权力的受贿。此时,发生的“人情往来”其实质就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送礼就是贿赂。 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多贪官在落马后都直言到,自己是被“人情”击倒的,变味的“人情往来”一方面体现了某些官员为掩盖行贿受贿的本质,采用“人情往来”一词来减轻自己的罪责;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着对贪腐行为的错误认知,这正是各种黑幕与潜规则产生的思想基础。反映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日常监督体系的严重缺失,从而让那些腐败分子有可乘之机、有漏洞可钻。 中国从不缺少传统佳节,而这也为贪腐和反贪腐创造了斗争的机会。中央着眼未来,顺应时代需求出台反四风和八项规定,其目的就是要从节点抓起、从细节抓起,刹住惯性,改变习惯,以治标带动治本,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好人情往来的“度”,在人情往来中坚守好廉洁红线。当然,遏制“人情往来式”的腐败除了党纪严究、政纪严处、国法严惩之外,还必须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预防和日常监管工作力度,从思想根源和灵魂深处清除官员的“人情腐败”情结,从而真正做到让腐败分子无立足之地,有效警示心存侥幸者、震慑观望者。 (文/朱子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