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5日,省领导到市州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开展新一轮督导工作。省领导在督导中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出成果、见实效的关键时期,各地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工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9月6日《四川日报》) 目前,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关键时期,此时再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该项工作,其意义十分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解读好、落实好"钉钉子"的精神,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那么到底应如何落实钉钉子精神呢? 首先是要找准"钉眼"。钉钉子不是瞎钉,更不是这里盯不进又钉那儿,弄得满目钉眼却没有一颗钉进去,因此找准钉眼是关键。找准"钉眼"也就是要把握问题导向,要切实搞清楚哪些问题是关键,哪些问题是主要矛盾,哪些又是群众较为关注的热点难点,还要透析出哪些问题解决容易,哪些问题解决困难,更要明白哪些是自身作风问题。只有做到问题清晰,才能找准"钉钉子"的地方,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只有发现问题的共性和个性,才能根据具体问题选用适合的"钉子"材质和型号,这就好比木螺钉只能钉在木头上,钢钉能钉在混泥土上,否则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解决问题要有主次之分,要切中要害,这样的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然后是要把好"钉锤"。众所周知,订钉子的牢固程度与锤的大小和用力技巧相关,只有选好适合钉子的锤子,配以熟练的技巧,钉子就会不偏、不弯往里钻。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也是如此,这里的 "钉锤"就是中央有关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就是习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也是"两个意见"的贯彻落实,也是群众的期待。发力技巧就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宗旨信念的坚定,党性官德的修养,党风政风的转变。 找准了问题的"钉眼",把好了发力的"钉锤",使出一锤接着一锤的狠劲,何愁钉不进钉子,何愁钉钉子不牢固。只要持之以恒,上下合力,问题一个一个地就会得到整改落实,制度一项一项地就会得到健全完善,最终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达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活动目的。笔者认为,不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钉钉子"精神,在推进深化改革中也离不开"钉钉子"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