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果品批发市场商贩使用“加重纸箱”包装苹果,此种箱子类似此前被频频曝光的“水泥纸箱”,只不过因批发市场严查,纸箱夹层中的水泥块被换成了木浆或纸浆。据苹果批发商贩介绍,这种纸箱比普通纸箱重2斤多,按照苹果5元一斤的批发价,一箱苹果能多赚10多元。(9月1日《新京报》) 因为使用“加重纸箱”包装,按照苹果5元一斤的批发价,一箱苹果能多赚10多元。不法商贩的坑人手段又有新伎俩。为了突出这种用心的卑劣,欺诈的恶劣,编辑在突出主标“增重水果箱再现新发地”的同时,还对副题进行了特别制作:“纸箱夹层用木浆或纸浆,千箱水果多赚万元”,表达了对这种丧尽天良行为的强烈痛斥与愤慨。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市场行为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只埋头于经济发展,对于道德建设抓得不紧,抓得不紧等于不抓;对于法制建设又抓得不够,抓得不够等于放纵,法律法规制定了不少,但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市场运行虽然很活,但也很乱,缺斤缺两、以次充好比比皆是,至少不健康,久而久之,让那些老实巴脚的商户或摊贩也竞相效仿,各有千秋。 记得在市场经济发育之初,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流动商贩在兜售的大米中掺些晶莹剔透很难肉眼分辨的白砂,让市民深受其害。与此同时,一些有良心的小商贩便在自个儿的米袋旁边,放一堆白砂,明确告诉买主,买米必须买砂,还很振振有词:“我不缺德卖掺砂大米,但也不能吃亏。请您买米时一起买砂,这不光省了您淘米,还不会硌您牙。” 当然,这是市场开放之初的情景,后来随着物品的丰富,市场的繁荣,各种产品也细分为三六九等,这种掺砂的情景少见了,但造假的手段派生,并不断翻新,比如陈旧大米,一些不法商贩为卖出个好价钱,就人为添加化学物质抛光;再比如超市包装袋,包什么商品卖什么价,塑料袋可以卖出鲍鱼价。 以此类推,现在的市场上,橙子打蜡、冬枣烫红,外观黄亮的香蕉吃起来一股生味儿,芒果闻不到香味,草莓、樱桃颜色漂亮吃起来没味儿,紫葡萄洗一下竟然掉色,各种被添加被催熟被浸泡被化学的蔬菜水果和食品,让人真是惊惧莫名,却又防不胜防。 问题出在哪儿?当然是一些商贩道德失范,不讲良心,甚至目无法纪。但是,我们的教育环节呢,在哪儿?我们的监管人员呢,在哪儿?要命的是,我们有监管,却监而不管,监管不力,一些监管者经不住各种诱惑,睁眼闭眼了,同流合污了,沆瀣一气了。 对市场上的各种乱象,必须对症下药,分类施治。比如对道德问题,光说服不行;对非法事件,光谴责不够;对犯罪行为,光罚款不力。当务之急,就是失德要谴责,还要上黑榜;违法者要罚款,还要逐其位;犯法者要治罪,更要领其刑。一个健康的法制的市场,欢迎各种创意,但拒绝各种歪脑筋,鬼主意,坏行为。可见,一个花样翻新的纸箱欺诈行为,与其说是呼唤,不如说是倒逼市场法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