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福建厦门中级法院对一桩杀人案做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一名名叫菲利普的36岁德国人死刑,这也是首例德国人在中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判决结果甫一问世,便引起德国官方强烈抗议,“人权观察”等国际组织也对此表达了失望,希望在复核环节能让案件峰回路转。(8月22日《环球时报》) 据德新社报道称,被判处死刑的德国男子来自上巴伐利亚州。四年前的6月,他在厦门街头用锤子和刀子杀死了他的前女友以及前女友的生活伴侣。被杀害的这名男子同样也是德国人,女性死者生前曾在慕尼黑读书,读书期间与后来杀害她的男子建立过恋爱关系,这名女性当时持有的是委内瑞拉护照。 毫无疑问,这是一桩情杀案。为情杀人的事情在每个国家都会发生,在男女比例失衡的中国或许就更多。只是,发生在中国的这桩情杀案,主角都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其中两人是德国人,一个是委内瑞拉人。 众所周知,德国人是相当理性的,虽然有些古板,但做起事情来循规蹈矩,有原则,有底线。以往,德国人在中国从来没有被判死刑的先例,当该案一审判决结果出来之后,最为焦躁不安的除了菲利普的亲属之外,就是德国官方了。德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称,将尽其可能,使死刑判决不被执行。一名发言人重申了德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强调德方“从根本上反对任何形式的死刑”。 非常明显,德国官方之所以要对这种判决结果表示非议,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菲利普在蒙冤受屈,而是因为德国是一个早已废除死刑的国家。倘若这桩凶杀案发生在德国,菲利普绝不可能获得死刑。国际人权组织之所以也对判决结果不满,也是基于中国每年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世界最高,几乎超过了其它国家的总和。 该凶杀案在一审宣判过后,已经由一个普通案件上升到了令中德两国政府都感觉到棘手的外交问题。此事的处理结果,将直接影响中德两国之间的关系。说德国政府感觉棘手,那是因为德国政府作为民选政府,不得不出面斡旋此事,否则,将导致民心流失,可结果他们无法掌控;说中国政府感觉棘手,是因为这样的案件情节,根本就不存在回旋空间,判决菲利普死刑在中国完全合理合法,一旦改判,将置法律于尴尬境地。 众所周知,中德两国在经济上是亲密的贸易伙伴,李克强总理在上任后,首选德国进行访问。可以说,在经济上,中国和德国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倘若德国和中国一样,也有死刑,估计发生在厦门的这桩情杀案就不会在两国关系的河流中掀起一丝波澜,可是,现在两国必须为此事而进行交涉。 德国官方已经显示出不遗余力地阻止菲利普被执行死刑的姿态,事情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谁都无法断定。不过,菲利普若想免死,首先自己必须得上诉,这样便可以拖延时日,为自己的重生赢得时间。从一审到二审之间会有一段时间的空隙,再到最高院的死刑复核,又能让时间延长。 虽然菲利普被一审判处死刑,但在外交压力下,只要他上诉,笔者仍然倾向于认为该案的一审结果可以在今后被改写。正如赖昌星案,按说,赖昌星的下属都被判死刑了,作为远华案的罪魁祸首,他不可能活着,事实上,他最终还是得以保命,那是因为加拿大在遣返他之前向中方提出了免死的这样必要条件,中方已经答应。为了今后能顺利引渡贪官等犯罪分子,中方不可能言而无信。 此次的情杀案,虽然跟赖昌星案不一样,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可比性。中国为了维持中德两国的友好关系,仍然可能对菲利普网开一面。不过,即使最终菲利普死罪被免,其活罪也难逃,坐穿牢底或许是他最终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