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请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要求建立严密的大气环境监控体系,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违法排污成本,对拒不改正的违法行为采取按日处罚等严厉措施,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人民网8月20日电) 近年来,灰色的天空、黄色的河流、突增的癌症率、高速封路、满城口罩、出门迷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也“高速发展”,全国许多城市都成“雾都”,就连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也笼上“灰纱”。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为52年来之最。“雾霾满面”已为大气污染防治拉响警报,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各地为防治大气污染纷纷亮出自己“锦囊妙计”,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创“翻倍式罚单”,绵阳市出台《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推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指标体系,“一把手”离任要算生态账,如今,安徽更是精益求精,不仅对拒不改正的违法行为采取按日处罚等严厉措施,更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一条条政令的“现身”,为大气污染防治筑起“防火墙”,值得点赞。 值得注意的是,一项政令的好过取决于政令实施效果和人民的满意程度,再好的政令如果不重视执行力、不持之以恒地抓落实,就会沦为一纸空文,成为戏弄公众的“空头支票”,毫无实际意义。因此,安徽不光要说得好,更要干得棒,严抓落实,用“实打实干”的作风为大气污染防治筑起“防火墙”。 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总书记已为大气污染防治指出方向,只要持之以恒更新制度,保正执行力度,呼吸绿色空气不是梦。(文/文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