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狠刹“三公消费”越来越深入,最近,将整治对象直指备受社会关注的央企职务消费。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他强调,“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巨额的三公消费已经成为了财政的巨大负担。个别领导干部受歪风邪气的影响,贪图享乐,挥霍公款,不仅给党和政府抹黑,更加伤害了干群的鱼水之情。同时,奢侈的三公消费还助长了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促成了很多高档会所、购物中心的形成,而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导致虚伪的畸形繁荣的现象的产生。 靠公款吃喝拉动的内需,是一种畸形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如果公共财政被官员用于为自身谋福利,其调节社会财富的功能必然减弱,促进民生的能力随之变弱,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将会缺失,社会的良性发展活力也将不足,可持续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整治公款吃喝这种“毒内需”可能会暂时影响社会消费和总需求的增长,但这是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2年,温家宝总理就表示,“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政府能够做到最根本的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网友提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因此,实现三公消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指出,遏制三公消费需构建公众参与的长效化治理机制,将三公消费与费用结算完全分离,并接受全民监督,真正把三公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