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缘何面临“尴尬”?

时间:2014-08-19 10:07来源: 作者:廖鹏 点击: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迈入“深水区”,全国各地将出现四川类似状况,这突如其来的“户籍迁徙”问题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在打破“二元化”户籍制度变“一元化”户改体制的推行中,农民“近忧与远虑”开始凸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将在乐观中陷入“尴尬”。

国务院刚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不再分“农业”和“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一改革之举,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也意味着城市大门已开始逐步向农村人口敞开。

日前,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关于《2014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尽管有93.7%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习惯城市生活,但真正愿意落户城市的却只有10.7%。(据四川在线)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迈入“深水区”,全国各地将出现四川类似状况,这突如其来的“户籍迁徙”问题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在打破“二元化”户籍制度变“一元化”户改体制的推行中,农民“近忧与远虑”开始凸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将在乐观中陷入“尴尬”。

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生活来源,四川97%的农民不愿意进城落户,怕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担心失去土地,害怕将来吃不起饭。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享有无限生存空间,加上每年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的扶持,耕保基金,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让农民丰衣足食。时下,户籍制度改革难免让习惯了农村生活的农民很难适应。

而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实际上就是全面实行“农转非”政策,给人一种“逼进城”的感觉,大量农村人口变城市居民,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民住哪里?农村的老宅还要不要?土地该如何守等,这不仅让许多农民深感顾虑,反而加重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和心里负担。

有专家分析指出,户籍制度改革须因地适宜,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不得将农民“拉进城”,更不得将农民“逼上楼”,应当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户籍制度改革要通过合理化、科学化、法制化有序推进。

同时还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应采取“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行政区域分布情况来划分,比如,东北三省大多是平原地带,有利益土地流传,适应集体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将农村人口分流入城落户,进城农民照样能得到实惠,不会改变其经济收入,反而提高了广大农村人口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但在西部12省市县(除平原市县外)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显然不宜,一旦“农转非”全面实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定居落户,因身份的改变,因居住环境的变化,因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部分农村集体土地将难于流转,导致离乡农民将弃宅不归,更严重的是大量耕地被撂荒,无人耕种。

农民“手中有粮,心头不慌”,进城农民一旦失地又失业不就成了人们担心的“农转非”变“农转无”吗?如果在贯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盲目推进农村城市化,拒不尊重农村人口意愿,甚至以“命令”式手段来扩张城市人口数据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稳定,特别是粮食危机等问题将不堪设想。

目前,据相关统计数表明,四川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的确面临“尴尬”,这种信号,不仅代表四川,西部许多省市也将面临同样问题。如何打破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瓶颈”?如何从真正意义上,缩小“城乡差别”?让进城农民得到实惠,消除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农转非”后的一切顾虑,成为了当务之急。

因此,就当前看来,户籍制度改革需稳步实施,必须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合理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不可“强拉硬逼”。只有保障了农民进城落户不失地,不失业,老有所养,享受同等的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就业等公共服务,户籍制度改革这项国策新规才有望顺利实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宝贝,和妈妈约定不让自己受伤害:孩子必会的求生技能

作者:布童

针对现代社会中儿童存在的安全隐患,本书通过一些实际案例,介绍了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自救办法,告诉孩子们如何…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