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应邀去为滨海新区讲一次课,我们热烈讨论一个问题:天津离经济中心有多远? 10年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就确定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从昨天到今天,看明天,我对天津经济中心的地位,是“三不”:曾经不确定、当前名不符实、未来不是没有可能。 来看经济中心的历史变化。把京津冀这个区域放到三百年的历史中看,十九世纪中期前,京津冀这个区域主要是沿太行山、燕山的山前地带进行发展。农耕时代的特征明显,典型的城市是保定。前段时间,有人热炒保定将成为北京的“副中心”,上述历史也多次被翻出来用作论据。 1860年开埠之后,天津逐渐发展成为沿海开放型的工商城市。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决策又发生变化。北京、河北、天津区域的经济重心西移。经济呈现内陆化的特征,北京发展成为大工业城市,天津地位实际上下降了。 改革开放之后,京津在经济布局与发展上双中心的局面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北京是事实上的经济中心。天津是定位上的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的发展受制于北京的诸多影响。 2005年之后,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自该阶段起,天津加速形成北方经济中心。 再来看看天津经济中心的实际地位。2013年,天津的经济总量是1.1万亿元,上海是1.9万亿元,北京是1.6万亿元,不到上海与北京的六成、七成。2013年,天津的经济结构是1.4∶52.4∶46.2,工业比重比较高,服务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北京是0.8∶23.1∶76.1。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北京是后工业化阶段,天津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天津的经济辐射能力主要囿于行政范围内,目前对外界的经济辐射并不强大。 如果将北京与天津进行对比,北京从总量、产业结构、头脑型机构的分布数量等方面,更贴近经济中心的称号;而天津则稍远,尽管从名义上北京自2005年起不再提经济中心。如果将天津与河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经济结构类似,都处于工业带动发展的阶段,竞争性明显,天津对河北的带动也比较弱。 这些叙述,无非是说明,天津的经济中心地位颇有点名不符实。 天津要成为经济中心,未来十年最为关键。2005年,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天津成为经济中心,现在有了一对有力的翅膀。 从政策面上来说,2014年总书记讲话之后,北京、天津功能进一步清晰。天津在京津冀和北方区域经济中心的定位,基本确定。尤其是总书记讲到京津“双城记”的问题,点中了这个区域最要害的问题部位。对于天津来说,以前讲得比较多的是“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经济中心”,要说起来,远不如它作为京津冀的经济中心来得具体、实际。就像一条街上两家做意的,一家在喊他要做全球第一、中国第一,而另一家只是冷静在说我们一定要做这条街的第一。 从基础条件来说,天津这几年变化很大,主要是滨海新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滨海新区近年来每年GDP增量都千亿元以上,其经济总量占到天津的一半以上,对天津的支撑作用极大。在滨海干部的培训班上,我对滨海新的总结是“四个口”,它依托于港口国际大城市;它是正在建设中的世界城市地区(注意,世界城市其实是个区域,不能仅指北京市)对外合作的出口;它拥有比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较多地承接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它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与天津“一轴两带三区”在空间上的接口。 从未来发展战略来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为为天津、为滨海成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可能性。滨海行政区划上在天津,但经济意义上,它是整个京津冀区域的。要想真正做成经济中心,做经济发展方向的带头大哥,天津及滨海新区要不断放开眼量,在一亩三分地上思考为能为整个京津冀区域贡献什么?能不能成为这个区域的发动机,成为改革的试验田,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成为服务业的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