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对来宾市政协变相公款旅游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2013年6月至12月,来宾市政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先后组织由政协副主席带队的8个课题调研组分11批次赴外省调研,其中10批次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各组均不同程度存在超调研内容和行程到景区景点旅游,或以调研为名变相公款旅游等问题。(8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 其实,纯粹的外出调研本来无可厚非,既可以开阔干部的视野,提升能力水平,还能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言出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就是因为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假借学习培训之名,“顺便”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参观”,让公款旅游堂而皇之地披上了“隐形身”,穿上了“合法外套”,令外出学习的干部们“学”得心安、“游”得开心。 事实上,禁止公款旅游的相关文件规定不在少数。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第三条第(四)项明确规定,不准“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虽然各地也出台了多条“高压线”,然而,借调研之名实则公款旅游之事,似乎成了政府机关的“潜规则”,“花样”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将“奢华路线”更名为“红色旅游”,将景点消费改为会议费用等等。换的只是个名头,不变的是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的行为。 从来宾市此次事件来看,在去年的下半年中,先后分11批次外出调研,其中就有10批次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这中间的“奥妙”,你懂的。明里打着调研的“旗帜”,暗地里却存在超调研内容和行程,不仅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助长了“四风”,还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金,影响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度。且不说他们是因何种缘由被立案检查,但从当地给予的相关处分不难看出,“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倡廉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查处案件的力度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不可抵挡。因此,想要利用学习之际外出“逛一逛”的干部们,千万别有侥幸心理,纵使你们穿上“隐衣身”,并不能“高枕无忧”,相信在党纪、政纪齐头并进,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之下,定能打好这场变相公款旅游“攻坚战”。(文/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