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培训、考试,交上几百块钱,就能“买到”特种设备操作证,开吊车、开叉车、操作锅炉“一路绿灯”;不需要生产设备达标、卫生合格,只要花上几万元、十几万元,就能“买到”白酒生产许可证,开工卖酒……这些并非街头“办证”小广告,而是近期安徽质监系统系列腐败案爆出的真实案例。(新华网7月27日) 这件案例牵扯出来的腐败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权力小,胆子大,且把手中仅有的权力用得淋漓尽致,着实让人震惊、寒心。其中职位最大的也只是一个科长,而看似最没有机会腐败的资料报送员也能借机“捞一把”。笔者思考,这起腐败案件至少反映两个问题。 一是无尽的贪婪让部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出现严重偏离。作为质监系统人员,本是肩负起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并对假冒伪劣违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的工作人员,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周成民等人却忽视职业道德干起“办假证”这等伤人伤己的违法事件,导致市场上“毒酒”“毒米”“毒奶粉”等案件屡屡发生。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公务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党政的形象和党群的关系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赢得群众的热衷的心。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是当前必须开展的工作之一,特别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命安全的职业。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切忌走形式,走过场,让警示教育触及到灵魂,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是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他们有“空子”钻,有利益拿。调查发现,办理这些证件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但这批证件能“被一手操作”出来,且编号能在官网上查到且信息相符。由此可见监督力度严重不够到位。这样的案件提醒大家,必须加强对岗位、权力的监管,再小的岗位都应该放在制度的管控之下,不能忽视,再小的权力都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去,不容“漏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