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出手清理官员独董,厘清“官商”关系,其实正是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题中之义。此举有利于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提高中国经济运行效率,实现提质增效上市公司掀起的独立董事离职潮,引起公众关注。(人民网 7月24日) 去年10月意见下发至今,沪深两市已有近300人主动辞去独立董事岗位,平均每天至少1名独立董事递交辞呈。公告显示,截至22日,A股前十大上市公司的“官员独董”均已离任,但部分民企及地方国企仍有未卸任的前官员。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防止控股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防止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颁布指导意见引入这一制度,以制约大股东和经营层,达到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独立董事制度在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回顾A股引入独董制度的12年,我们会发现,A股独董制度进入A股可谓水土不服,实质作用更是事与愿违——这不仅体现在独董群体选择的失衡,更体现在整体功能的异化。先论独董群体选择的失衡。A股上市公司对独董群体的选择,过份热衷于聘请退休高官和明星学者担任独董,而对于可以严格上市公司财务纪律的会计专家、以及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技术专家,却在A股上市公司独董群体中占比过少。这种比例较为失衡的独董群体,不仅相异于同期欧美上市公司,亦不符合独董功能的本质要求。 再论独董整体功能的异化。在独董群体选择本已失衡的情况之下,占比甚少的具有会计和技术专业背景的独董,是否能名副其实地发挥独董作用履行独董职责呢?结合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诸多乱象,其答案是亦不尽然,不仅众多退休高官和明星学者难副独董之实,而且绝大多数具有财务和技术专业背景的独董,亦很难发挥与其专业背景相称的独董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当官和发财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干部既走“当官”道,当忘“发财”梦,全心全意为人民当好公仆。否则,“脚踏两条船,迟早要翻船”,不但不能当官发财,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自毁一生。显然,“官员独董”的存在,以及“官员独董”退而不休、不甘谢幕,是权力观、价值观扭曲的表现,也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动真碰硬,坚决清理。对于违规兼职、变相受贿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决不姑息,从而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