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餐业两大巨擘,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一次一起栽了。在媒体的曝光中,为两家企业提供肉类原料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故意使用过期原料,有的原料过期长达一年。这些原料全部经“洋快餐”流入了市场。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洋快餐”千夫所指。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背景下,这一次“洋快餐”犯事儿,无疑犯下众怒。然而仔细分析,这次“过期门”真的应该让麦当劳和肯德基全部买单吗?我们如何才能杜绝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呢? “洋快餐”是失察者 同样是受害者 惹下麻烦的是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在华经营18年的美国独资企业一直在食品加工方面标榜高标准、严要求,“世界级肉类加工厂”更是其响亮的口号。表面上看,麦当劳和肯德基欺骗了中国的消费者。但事实上,上海福喜的产品行销范围远不止麦当劳和肯德基,必胜客、7·11、棒约翰、吉野家、赛百味、星巴克都是其客户。从这个意义而言,麦当劳和肯德基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在事件曝光后,两家餐饮巨头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封存并停用涉事原料。 当然,“洋快餐”并非仅是受害者。无论如何,过期产品出自麦当劳和肯德基供应链条上的供货商。选择高品质的供货商并始终如一地严格监督,是跨国企业管理的必修课。正因于此,麦当劳和肯德基理应接受教训,查漏补缺,杜绝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防止不良企业钻食品安全监管漏洞 “洋快餐”接受教训,但反思不应止步于他人。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这一次“过期门”,让消费者感到失望的依旧有监管部门的身影。挖出“过期门”猛料的是新闻媒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虽在事后态度坚决,但依旧跟在了记者的后面,有失察之嫌。 上海福喜的东家,欧喜集团(OSI Group)始建于1909年,总部在芝加哥,分支机构遍布全球。这样一家百年老店,为何到了中国就堂而皇之、大摇大摆地露出奸商的嘴脸?食品安全监管百密一疏仍是原因。联系到葛兰素史克、家乐福等全球名企在中国判若两人的表现,我们不能忽视“钻监管漏洞”的可能。 食品安全靠监管也要靠自律 十三亿人舌尖上的安全是一件大事。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仍存死角:企业小散乱,违法成本低,监管力量弱,标准亟待健全。为了把住食品安全关,目前我国已从职能上整合了食药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也面临再一次修订,查处力度将有所升级。 麦当劳、肯德基的“过期门”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不能笃信企业的名头。不管是哪国企业,也不管来头有多大,我们都当一视同仁。 想起了麦当劳“乳胶门”后媒体的一句食品安全之问:“你常喝地沟油,凭啥指责麦当劳?”。食品安全,当然不能依赖于大企业自觉,还是那句话:严格监管,睁大双眼,靠人还需靠自己。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创造一个食品安全的大环境毕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政府部门监管和惩罚,企业的道德自律和管理自律必不可少。还有,媒体以及公众的监督也不可或缺。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